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 内容
繁荣发展人民的文艺

发布日期:2020-10-16  来源:中国艺术报 潘鲁生  浏览次数: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关于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系统分析了文化作为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重要力量源泉的意义和价值,指导我们树立事关事业全局的文化观,从而在实践中有文化视野、文化情怀、文化理念和文化着力点;指导我们在文化事业发展中有全局观念,有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指导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繁荣发展民间文艺,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落到实处。

一、深入研究把握民间文艺的理念体系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强调“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

民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是民族的“根”文化,也是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多种文艺品类和样态,与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生活方式、思维、情感、道德准则以及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致力于研究和发掘民间文艺的发展规律,系统阐释民间文艺的发展源流和理念体系。

一方面,我们要深入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两大出版工程,以“两大工程”为着力点,为民间生活存录、为劳动者立传、为民间艺人立档存志,从而深入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扎实传播好中华民族优秀的生态观、生活观和生命观,进一步凝聚“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精神力量。具体而言,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编纂中,关注民间文学的“活态性、生活性、历史性和文化性”,注重“大系”的“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科学系统地开展编纂工作;对于《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要深入把握民间工艺经验,把握民间工艺的生活价值,重视民间工艺的历史观、文化观和生活观,重视发掘民间工艺思想,关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间工艺创新演化的节点、条件和转化机制,系统梳理民间工艺创新转化的动因、路径和规律。

另一方面,我们要服务加强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包括优化学科设置,填补相关学科空白,重视民间文艺的审美和意识形态属性,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健全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教育体系,完善中国民间文艺的知识传授、学术研究和相关管理评价。同时,开展课题攻关,组织“中国民间文艺理论体系”课题研究,从历史积淀深厚、样态丰富、且富有时代内涵、地域特色和民族精神的民间文艺出发,深入研究,对中国民间文艺做出深刻有力的理论概括;进一步将外来理论方法中国化、本土化,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从实际出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民间文艺学”;深化对于民间文艺“人民性”的深度解读,明确中国民间文艺创作应该葆有的作品样式、应该拥有的健康养分以及传承发展应该具备的文化土壤,夯实“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的民间文艺基础;深化民间文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全面梳理、深入阐释民间文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联系,深入研究民间文艺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基础、时代精神内涵、形式机制传承与创新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引领作用提供学术支持。要从整体上建设我国民间文艺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二、切实发挥民间文艺服务人民的根本作用

关于文化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

民间文艺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发展民间文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一方面,要使人民成为民间文艺的主角,梳理和保护好地方特色民间文艺的群众基础,做细做精基层文化活动,使基层群众有舞台、有热情、有传承、有创造,唱响民歌,创作民艺,传颂优秀的民间故事,把一度边缘化的民艺拉回民间舞台的中央,不断丰富城镇社区和广大乡村的民间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要悉心把握民间文艺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生活。民间文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回应老百姓的关切、符合老百姓的兴趣、大家伙儿看了有共鸣有提升,就会拍手叫好,就是叫得响的好作品。其中包含深刻的文艺创作规律,要求我们的创作有生活的深度、有精神的高度、有情感的温度、有艺术表达的精度,才会有共鸣,才会有影响,才能实现文艺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比如节日里群众的文艺活动开展得好,就更有“节日”的味儿、生活的劲儿,而不只是消费的“假日”。只有汲取民间的文艺营养,加强有乡土基础、有生命活力、有文脉传承的民间文艺创作,夯实民间文艺的生活基础,才能把民间文艺的服务作用落到实处。

应该说,文化的特性在于日用而不觉,须臾不可离,存在于一个个生动的氛围和情景中。在具体工作中,需要突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开展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民间文艺活动;要进一步把握传统节日、民族文化、民间文学、民间工艺、礼仪民俗作为中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发挥“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特殊作用,通过群众文化生活积淀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文明的深厚力量,使民间文艺成为“中国梦”的情感纽带和生动载体。

三、推进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关于文化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

民间文艺是生活的创造,我们要把握文化的本质,激发活力,推进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我们要根据国家“十四五”有关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植根民间文艺的发展规律,结合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加强文化生态基础研究,制定保护与传承措施,从丰富中华传统民间文艺存量、续存民间文艺母本、保持民间文艺多样性的意义上,进一步服务完善民间文艺的保护与创新体系构架,促进濒危传统民间文艺的活化与发展。对于发展基础较好、具有较好的传承与生产基础并有望拓宽发展空间的民间文艺样态,要服务促进“创新链”建设,包括加强民间文学的内容产业转化与传播,加快民间工艺的定制化、品质化的创新传承进程等。特别是积极推动传统工艺等生产资源的供给侧提质增量,提高传统工艺产品及服务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满足大众消费需求,推动消费成为生产力;关注民间工艺产品及服务,引导民间工艺产品在研创、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系统化发展,增强民间工艺相关产业延展性,增大收益空间,推动民间工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们要探索解决文化的产业融入与提升问题。“中国制造”等产业价值的提升,不仅需要科技创新驱动,还要激发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效能,赋予文化产业更高的情感附加值,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民间文艺的支撑力和持续动力。可进一步发扬手工艺传统,将中华审美传统融入现代制造业,形成中国制造的美学风格。同时,探索实施“中国民间文艺志愿者”计划。充实民间文艺志愿者队伍,发挥建设性作用,进一步在保护与发展、传承与教育、文化产品共享和建立创意产品国际传播渠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进民间文艺权益保护机制建设。全面探索“抢救保护、学术研究、教育传习、生态修复和创新发展”的发展道路,开拓民间文艺事业的新局面。

整体上,我们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切实加强濒危传统民间文艺的活化与发展,做好文化生态基础研究,制定保护与传承措施,保护和丰富中华传统民间文艺存量,续存民间文艺母本,保持民间文艺多样性的同时,对于发展基础比较好、具有较好的传承与生产基础,并有望拓宽发展空间的传统民间文艺,进一步丰富题材和品种,提升设计与转化水平,提高对城乡创业就业的促进作用,促进传统民间文艺在当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在保护上,突出原汁原味,续存文化根脉;在传承上,兼顾个体与集体,全面构建传承体系;在创新发展上,扎根当代生活,重塑民间文艺活力;在衍生应用上,积极探索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跨界融合的多元发展路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