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 内容
孤山不孤,西泠不冷——观纪录片《西泠印社》有感

发布日期:2021-02-04  来源:中国艺术报 郦瑶瑶   浏览次数:
 

孤山不孤,君子有邻。西泠不冷,金石为伴,风云变幻中江南君子携手求道。印石的方寸世界中篆刻中华文化。2020年11月在浙江卫视播出的纪录片《西泠印社》由许继锋担任总导演,讲述了创立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的悠久历史,围绕书画大师和印石展现君子风骨,以此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年,中国篆刻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10周年。

纪录片《西泠印社》豆瓣评分为8.8分,其中超过半数观众给了五星好评。该片共六集。第一集《君子》介绍了晚清动荡时局的创社“西泠四君子”中爱印成痴的丁辅之、主导日常社务的叶为铭和最擅经营的吴石潜,另外一位精于金石书法的君子王福庵则在第二集《大师》中进行着重介绍,第二集中还包括了王福庵的两位学生——高式雄和顿立夫。第三集《师父》将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八十余载的艺术人生娓娓道来。第四集《衣冠》则概述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马衡,他与吴昌硕二人对西泠印社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五集《兄弟》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社长张宗祥及其向弘一法师李叔同引荐的方介堪。第六集《刀法》先引出“浙派篆刻第一人”丁敬,再叙述了韩天衡、李刚田、童衍方这三位担任过西泠印社副社长的篆刻大师的主要经历,在刀法中勾勒“道法” 。

该片对西泠印社相关人物的描摹详略得当,以人物经历为笔,以历史语境为半径,勾勒出志士仁人为求解中华文明不灭之道的行动场域。相较于许继锋导演的另外一部关于西泠印社的纪录片《孤山路31号》,《西泠印社》以更加朴实无华的叙事架起非专业的观众与前辈大家沟通的桥梁。对西泠印社社员的走访和大师后人的口述,使观众进入了一个相对密闭的影像世界,在跨时空的凝望中体悟金石印学中蕴含的君子之道与立世哲学。在西泠印社中,金石与书画浑融一体,君子之道在印石中薪火相传。丁辅之为创建西泠印社捐出孤山上的房产;王福庵将全部书籍、碑帖等物捐赠给西泠印社;李息向西泠印社捐赠93方印章;葛昌楹捐给西泠印社仅存的明清名人印章43方;在西泠印社创办115周年之际,年过七十的李刚田郑重捐出自己的34件作品。从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高式雄每周两到三天拜访篆刻大师王福庵,再到伏案悉心教导学生刻印的事迹中,我看到了金石印学的代际传承;孤山不孤,西泠为桥,连接古今中外和五湖四海,从古时的“西泠八家”“西泠四君子”到西泠印社第一位欧洲籍成员龙乐恒,再到今日打造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展望,我看到了西泠印社以孤山为原点的无限延伸拓展。从创社的“西泠四君子”到后来纷纷涌现的篆刻大师,从徽派冲刀法到独创的浙派切刀法,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西泠印社》以情境营造、蒙太奇手法见长。通过西泠印社中人物雕像和风景的实地取材,加之影像资料和演员的情景再现,辅以大师后人的口述与访谈,江南风光与君子傲骨映入眼帘。无人机拍摄的残荷听雨、树影绰绰、茫茫白雪等镜头营造出江南水乡独有的韵味。一组“西湖十景”镜头的剪辑与拼接,让观众从中国文化意象中体悟自然之广袤。当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书写“刀法”时,一笔一画与屋檐落雨、云卷云舒相接,一大一小的视觉世界里,书法、印石与自然万物跃然纸上。所谓“刀法” ,其实更是“活法”“道法” !

刀下千钧、石上万象、人间百态,都在西泠印社中,在孤山上呈现了浑融一体的状态。在一帧帧精美的画面中,我们随着大师后人走过片片苔藓,感受山林草木间碑刻的温度,探访前人漱清源以涤秽的雅集,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在纷繁世相中安顿内心。《西泠印社》凭借厚重的内容、高超的意境营造和富有深意的情感表达,成为纪录片中的上乘之作,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