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新时代文艺的理论纲领

发布日期:2022-01-14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夏义生  浏览次数: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的发表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站在这样一个时代高度,如何从文化文艺视角认识我们的党?如何理解百年中国文艺的历史进程?这不仅关乎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也是新时代文艺理论一个重大问题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开宗明义指出,党的百年征程是和百年中国文艺的历史凝结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百年中国文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激励亿万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发挥了民族精神的火炬、时代前进的号角的作用。从党领导百年中国文艺的历史经验可以得出一条重要结论:中国文艺的康庄大道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

《讲话》指出,要紧跟时代步伐,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当前中国文艺所处的历史方位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迈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文艺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就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写照。“治世之音安以乐”,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必然烙有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印痕。新时代的主题是民族复兴,新时代的文艺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讲话》指出,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怎样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人民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就是时代写就的人民史诗。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新时代的文艺就是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价值追求。《讲话》指出,坚持守正创新,开拓文艺新境界,这为文艺家们如何高质量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指明了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作家柳青的话,“一个写作者,当他完全摆脱模仿的时候,他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法”,强调了艺术创新对一个时代的文艺以及对每一个文艺工作者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创新要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这个深厚的根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在当下科学发达的智能化大趋势下,创新也要正确认识和运用新技术,用新技术来为新时代的内容服务。《讲话》指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讲好中国故事。文艺要有关怀世界的远大抱负、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情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唤起了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渴求。文艺是联系世界的语言桥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文艺天下情怀的承续。好的中国故事必然是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故事,必然是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故事。《讲话》指出,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文艺需要德艺双馨,文艺家要坚持追求德艺双馨。德艺双馨应该是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是高尚的人格操守与文质兼美的作品的完美统一。修辞立其诚,新时代的文艺家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以明德引领社会风尚。

在理论上充分阐述社会主义文艺人民性内涵的同时,《讲话》突出问题意识,强化方向引导,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文娱领域出现了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税漏税、涉黄涉毒等违法失德现象和虚假代言、行为不端、行帮陋习等劣迹行为,影视领域出现了流量至上、畸形审美、“耽改”之风、娱乐至死等错误思潮,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讲话》不回避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去病害、强体魄健康发展,这种问题意识正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以来最鲜明的理论特征。

从列宁提出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再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本次《讲话》提出“人民立场”,将文艺的人民性原则贯穿到创作的源泉、表现的主体、服务的对象等各方面,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文艺人民性的内涵。总而言之,《讲话》通篇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怎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阐明文艺在价值引导、文化凝聚、精神推动上的重大作用,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提升了文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坚持和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作者系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