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传播经典的可喜尝试
发布日期:2015-06-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08年正式启动的“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如今已经完成了7部国学经典的感悟创作,用吟诵、歌舞和交响乐的形式,表现和传播传统经典的精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咏诵活动开创了经典传播新方式。回顾经典的传播史,宋代以前主要依赖手抄,宋代以后主要依赖刊刻印刷。经典的阐释,则主要依赖注疏。如何适应当代需要,将文字记载的经典转化为立体的、可视可听的、民众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形式,加以广泛地传播,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与有关单位合作,先后拍摄过电视专题片《中国文化讲座》 100集,《中华文明之光》 150集,在中央电视台和美国一家华文电视台播出,但那还是偏重于文化的介绍讲解,虽然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先贤的专题,但还不是对经典本身的演绎。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用现代化的艺术形式,直接将经典搬上舞台,结合现实加以阐发,以激发人们阅读经典的热情,从而体悟中华文化的精髓。这是一次传播经典的可喜尝试。

  咏诵系列活动具有对经典进行阐释的意义,是对经典中精华部分的汲取与提炼。中华经典毕竟是两千多年以前形成的,其思维方式、表达习惯,都需要经过提炼和阐释,才能为当代人所接受。在我看来,“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的主创团队和演员们确实将经典“化”为舞台艺术了。他们善于提炼出经典中核心的思想,用以统摄整台节目,例如感悟《孟子》咏诵会,以“大丈夫”作为主题;感悟《论语》咏诵会,以“仁者之歌”为主题,便鲜明地体现出创作者对于经典的深刻理解。刘世民等创作者谱写的歌词通俗易懂、铿锵有力、打动人心。例如以“孝”为主题的《妈妈的模样》激起人们的共鸣,《回家》抓住人们最美好的情感,《都会有老的时候》阐发最朴素的道理,这些歌曲都堪称佳作。我还注意到,系列咏诵中不仅有对真善美的弘扬,也不乏对现实社会中一些丑恶现象的鞭挞,例如《自作孽不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是你把权力用过。权力不受良心约束,只能在牢笼里过活……”用老百姓的语言来斥责批判那些贪官,恰如当头棒喝,很有警示性。

  “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是由一个跨单位、跨界别的高水准的团队合作完成的。集结了中国文联、北京大学、总政文工团、空军文工团、海军文工团、中央电视台等各方面的力量,这样的合作背后还有强大的文化艺术界领导的支持,正是因为他们的通力合作,系列咏诵才能取得如此的成功。

  在《兵道:孙子兵法情境咏诵剧》中,主创团队邀请了一批连队的战士,“以兵演兵”,对《孙子兵法》加以诠释。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做法。战士们从观众席走上舞台,不再以观众的身份被动接受,而是参与到艺术表演中去,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这些战士将会成为一颗颗种子,继续传播中华经典,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多年来,为了这七台节目,刘世民等创作者多次到北京大学听课,并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和传统文化研究著作,他们的眼光、热情、毅力和亲和力让我感动。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既注重高水平的国学研究,也不放松普及工作,我们有两句话:“把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把高雅文化普及到大众。”而这项咏诵活动帮助我们向这个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电话:0519-8667998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