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警惕“小鲜肉”当道后的单一审美取向
发布日期:2015-09-16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袁跃兴

    【事件】冯小刚公开表示“小鲜肉”这种“消费男色”的东西应该“扫”

  【观点】“小鲜肉”掩盖了作为男性的文化和精神的创造力

  “小鲜肉”这个词时下为大众所津津乐道,但是在曾经炮轰过“屌丝”的冯小刚看来,可没什么新鲜劲儿。近日在北京出席参演某电影发布会时,被问到与吴亦凡等“小鲜肉”合作的感受,冯小刚毫不隐讳地谈了他对“小鲜肉”这个词的看法:“小鲜肉”这三个字不经琢磨,又带点调戏,是上了岁数的女人才会说的。并认为这种“消费男色”的东西应该“扫”。

  “小鲜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常用的,根源还真有点儿摸不清。但能肯定的是,这个词流行到现在,似乎都是褒义的。哪个刚出道的男艺人如果被冠上这个名号,至少也得是外表阳光,内心健康,朝气蓬勃。如今很多宣传公司都忙不迭地要把艺人往这个方向打造。

  但在笔者看来,“小鲜肉”当道文娱圈、时尚圈,反映了流行文化中的商业消费时尚。一段时间以来,以“小鲜肉”为主角的偶像剧、写真集、广告纷纷登台亮相,荧屏上正在流行的各色“真人秀”节目,更是成了“小鲜肉”集中营。

  前不久,宁泽涛获得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后又被冠以“小鲜肉”之名,立刻爆红。一时间,各大广告商更是集体疯狂寻找宁泽涛的经纪人。越来越多的各路成功者像宁泽涛一样,被统一到“颜值”的标准上来,包括作家、商业人士等。这就是“男色消费”的标准带来的效应,无论是谁,想受到大众青睐,就不得不按照“小鲜肉”“男色”的标准,在思想和行为方面设计自己,塑造自己的人格。但这不仅放弃了对男性在社会角色定位中的理性、责任等内在品格的要求,对男性群体没有独立、清醒的认识,更掩盖了作为男性的文化和精神的创造力。

  人性的内涵,是极为丰富而复杂的,即使是当今娱乐圈中那些被称作“小鲜肉”的人,也都是个性完整真实的自我。但如今“小鲜肉”经过了商业文化的包装,几乎使男性美变成了只有“小鲜肉”这样一种模式。无疑,这是把大众对男性的丰富、鲜活、多彩的生命个性美的追求,完全装进这个消费文化所塑造的人为的模子当中去了。

  很显然,这样的“小鲜肉”已经是类型化、模式化的了,它让一个男性只能按照这种时代风尚规约的行为模式、人格模式,尽可能地打造自我、修饰自我。但是,男性在社会结构中的存在价值,作为男性的社会分工、道德精神、责任和义务,在“小鲜肉”的时尚文化中却并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作为一个男性的那些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化的身体、性格、感觉,以及其他感情因素、精神因素,则在不知不觉中消融于这种“男色消费”文化的控制和影响之中。

  商业文化时代,有些事物不是生产以后才变得流行的,而是为了流行才生产的。这是商业文化的逻辑和本质。由此,我们不难看清“小鲜肉”的流行实质上是一直握有其命脉的消费文化充分张扬其权力意愿的结果。所谓“小鲜肉”,是按照商业文化的消费需求打造的。在此也应提醒消费“小鲜肉”的人们,在欣赏“颜值”“身材”等条件的同时,保有一份清醒的审美判断力,学会欣赏丰富的男性之美。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电话:0519-8667998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