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老中青编剧“读”出人心深厚味道
发布日期:2016-07-25  来源:文汇报 作者:童薇菁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17届上海剧协新剧本朗读会上,老中青三代编剧的最新创作令人惊喜。从中可见这些第一线创作者们的用心良苦:他们编织的现实主义作品,透过对生活表面的观察和感受,挖掘出人物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价值。

  亮相朗读会的5部新作分别是,话剧《贝加湖奇案》《家客》《子规血》《被依附了人类灵魂的猫》以及淮剧《半纸春光》,横跨历史剧、悬疑剧、年代剧与生活剧等多种题材。朗读会设立了现场评论赏析环节,由国家一级导演李建平,市文广局艺术处调研员方家骏老师担纲。李建平点评到,“今年剧本朗读会的作品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关注普通人的心灵。好的现实主义作品总是观照人心。比如《家客》就在平凡朴实的日常对话中包裹着创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讲述了一个关于归来的故事。”

  聚焦人物的精神世界与生命价值

  李建平口中的《家客》是喻荣军的新作。该剧围绕着三位老人的“同居”生活展开,从政府机关退休后的夏满天和老伴莫桑晚过着平凡而普通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莫桑晚那个原本“死”于唐山大地震的前夫马识途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平静和有序……这是喻荣军特意为许承先、张先衡两位老艺术家所写的剧本。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艺术家亲临现场演绎作品,他们的表演艺术魅力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

  这是喻荣军第三次携作品出现在新剧本朗读会。1998年,他凭借《去年冬天》在朗读会上崭露头角,如今已成为拥有几十部代表作品的高产编剧。作为上海剧协打造25年的品牌活动,今年第17届的新剧本朗读会充分展现了其作为孵化优质剧本、培育上海创作新生力量的平台更趋成熟的一面。新剧本朗读会既向戏剧界介绍新人新作,也为这些年轻的剧作家提供助飞的跑道,这些剧目分别得到了来自专业团体、学院派、民营院团等不同演出单位的支持。

  最年轻的编剧陈一诺是90后,年纪轻轻的她,却已经是编剧界的“老人”了,从就读本科至今先后创作了话剧《一句顶一万句》《清梦一场》《梦想照进现实》、儿童剧《小八腊子流浪记》等作品,其中《一句顶一万句》受邀赴日本参加东京爱丽丝戏剧节,获得该戏剧节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此次带来的新作品悬疑话剧《贝加湖奇案》得到民营公司锦辉文化传播大力支持。《贝加湖奇案》以巧妙的戏剧手法,讲述了一桩纵火案发生10年后的一天,与案件相关的几个人再次回到案发地。聚会当天,大家各怀鬼胎,面对金钱的诱惑、暗藏的杀机,人性的方方面面在这幢房子里聚焦放大,最终,丑恶的心灵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个人风格浓郁的编剧为戏剧传承接力

  1991年,上海市戏剧家协会首创新剧本朗读会。在首届新剧本朗读会上,诞生了话剧《留守女士》《大桥下面》等轰动一时的佳作。1993年,赵耀明编剧的《闹钟》首度亮相剧本朗读会,已故著名戏剧家黄佐临亲自执导。25年来,剧本朗读会见证了上海本地创作力量的壮大,也成为戏剧精品的起飞地。

  2003年起,新剧本朗读会增加了对戏曲新剧本的朗读,民营剧团、大学剧社等也参与其中。新剧本朗读会的影响力在上海乃至全国进一步扩大。作为纪念郁达夫诞辰120周年作品,淮剧《半纸春光》取材于他的两则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从“我”———一个落魄知识分子的视角,刻画了上世纪20年代生活在上海贫民窟底层人们的窘困生存状态。

  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作家、编剧瞿新华带来话剧《被依附了人类灵魂的猫》,被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搬上舞台。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许静波,十几年来致力于大学话剧推广,曾在青岛大学源泉剧社、苏州大学东吴剧社、复旦大学研究生剧社任编导、导演等职。此次带来的历史剧《子规血》是继2013年《天地玄黄马相伯》后,徐静波第二次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项目资助,该剧由他根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杼弑庄公”的故事改编而成,留下了一个“人无骨不立,史无信则亡”的主题,作者具有独特的历史观察和文化反思。上海剧协新剧本朗读会酝酿、创造、提供一次次发现有潜力的青年作家的机会,代表了戏剧力量的传承与延续。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电话:0519-8667998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