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如何创新建立新时期“德艺双馨”队伍
发布日期:2016-09-25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羚

  在我的观念中,“队伍”这两个字代表的一般是一个有理想、有纪律、有专业、有目标、有高度管理机制的团体。那么,我们要建设的“德艺双馨”队伍指的是谁、包括谁,仅仅包括我们国家行政体制内的从事文艺工作的劳动者,还是同样包括那些文艺自由职业者。从现在真正从事文艺工作的人数来看,非国有事业单位的文艺工作者数量,怕是远远超过了有国家正式行政编制的文艺工作者数量。所以,我们这个文艺队伍是什么范围,我们是在搞一个小队伍的“德艺双馨”,还是一个更全面的领域的建设?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对文艺工作者和单位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共同执行的管理办法和标准。星期几必须报到,星期几必须政治学习,星期几必须业务学习,必须参加分配给你的角色排练演出。这样的体制和管理,多年积累形成了“德艺双馨”的判定标准。随着改革开放,标准和管理办法更新,这支队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国有艺术院团的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家工资、医疗保险待遇等,却长年没有工作,这个现象很复杂,如果单方面指责他们不工作,他们的理由是,单位已经多年不派给我们工作了。单位的理由是,市场不景气,没有充足的经费去排更多的戏。所以,也就用不到这么多人来工作。即便有戏可排,为了艺术质量,为了票房,也倾向于外请,不用本单位的演职人员。于是大量的国有院团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演员,纷纷自找门路,签约给社会上的经纪公司,以向单位上交劳务的方式获取更丰厚的演出报酬。

  这个现象,活跃了艺术人才的流动,挖掘了人才市场的潜能,增加了人员收入,丰富了艺术市场,创造了很多就业。我们再换个角度看,很多国有院团靠国家的行政拨款和演职人员的上交劳务维持日常的运转和创作。大批享受国家工资等各项待遇的文艺工作者,变成了“自由职业者”。这个复杂而奇怪的逻辑关系,就是我们这支队伍的一个客观现实。由此可见国有文艺院团的管理、文艺创作体制,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我建议有关部门能够下大力气、放远眼光、务求实效地组成一支真正有水平的研究队伍,这支队伍中应该包括文艺专家、理论家、文艺市场专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对现行体制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创新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体制、体系。只有先进的体制和管理,才会有良性的循环,才可能有标准的建立和提高,才可能谈得上队伍更好的培养和建设。

  目前,文艺创作浮躁,文艺市场上作品良莠不齐,情况复杂,是不争的事实。解决这些,不能靠堵漏洞,用老手段、老办法。解决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改革创新体制。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加强法制建设,特别是审查、演出、传播等各环节的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的标准和手段来规范创作和传播。文艺产品往往有着多重标准,多种审美判断,这造成了审查的困难和准入的困难。仅仅靠我们过去审片小组或请领导拍板的审查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的现状,难免造成了一些低级趣味甚至意识形态非常不健康的作品流入了社会,严重影响和扰乱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审美观。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律审查制度。

  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使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占有应有的地位,并且使作品和创作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宣传和经济报酬。让人们不再觉得深入生活、尊重艺术规律、勤奋创作是一件过时的事情,既浪费时间又挣不到钱。通过制度的创新、舆论的建设,强力地扭转市场,风清气正之下,助力“德艺双馨”建设。

  通过各种手段,建立并营造良好的社会共识。没有好食客,就没有好厨子,没有好厨子,也不可能有好食客,这是相辅相成的。建立一种尊重艺术规律、具有健康审美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给“德艺双馨”更加深入、更加普及地设立标准。让它不再单单是一个行业对于某些人的评奖,而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应该成为每一个文艺工作者,无论你在哪里,什么样的工作属性,都自觉而又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规则。在这个层面上,“德艺双馨”更彰显其真正的意义。

  青年无疑是队伍建设的后备力量和希望。但是现在,专业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毕业后,往往没有用武之地。原因很简单,现在能够通过各种非专业、非科班的渠道成名的文艺从业者太多了。那些专业人才有时反而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这导致虽然国家花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个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文艺院团却失去了大量的后备力量。我认为,文艺界也同样存在着供给侧改革,同样存在着市场细分和市场结构改革。计划和调整,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有的手段,我们应该通过对市场结构的调整,使得我们的文艺形式、结构和演出的方式等,得到合理的分配,使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有一个健康的生态,各就各位、各取所需。这包括全社会的文艺工作者,需要有关部门下大力气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文艺工作是一个社会工作,是一个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工作。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在我们这个行业的小环境中去建立“德艺双馨”队伍的标准,我们应该去建设大环境,让“德艺双馨”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共识,让“德艺双馨”成为每一个文艺工作者自觉的认同,自觉遵守的从业标准。当前,传统的文艺队伍已经不局限在那些挂着国家院团牌子、有着围墙的院落中了。他们化成了经济社会中的一分子,涌入了这个时代的大潮中。这是我们如何建立“德艺双馨”文艺队伍的新难点、新课题,也是新机遇。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电话:0519-8667998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