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非遗传承,“曲高”未必“和寡”
发布日期:2018-06-14  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灿烂多彩,这些承载城市文明记忆的“活化石”,与明城墙、秦淮河等有形的物质遗产一样,都是南京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代人的认知中,对非遗的了解却远远不及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名胜古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年轻人也许很容易就能说出南京的10处历史古迹,但把这道题换成“列出10个非遗项目”,恐怕很多人都会很犯难。

  原因何在?一种相对主流的声音认为非遗“曲高和寡”。在时代的发展演进中,脱离传统依存环境的非遗逐渐疏离于现代生活,在市场化竞争中难以为继。然而,昨天引来数千人围观追捧的非遗游乐会,为唱衰非遗前景的论调给出了有力回应:“曲高”,未必一定“和寡”。

  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两人合作一天只能织出五六厘米,这种至今无法用机器生产和流水线取代的织造技术,看似已与百姓生活渐行渐远。但正是这种“曲高”,体现着非遗匠人对于手工技艺和产品质量的坚守与追求。在这个呼唤“工匠精神”的时代,“曲高”不会“和寡”,南京云锦被多位知名设计师选作国际时装大秀的作品面料,就是最好的例证。

  很多时候,非遗的“曲高”,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城市文明的延续。非遗游乐会上,那些“土得掉渣”的民间舞乐,收获了最多的掌声和欢呼,因为它们寄托着人们的乡愁;绿柳居素食、桂花鸭等美食非遗,至今仍然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因为它们是这个城市舌尖上的记忆……

  非遗之所以被称作“活化石”,在于其历经千百年所积淀的精工细作、匠心技艺和城市记忆。这些价值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尘封褪色,反而是这个时代最值得坚守的宝贵财富。传承与创新,是个永恒的命题。非遗的存与续,必然要在坚守传统中锐意创新,融入百姓生活,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电话:0519-8667998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