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经由爱情底色观察时代底色
发布日期:2018-08-02  来源:中国艺术报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这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文学是人学,文学的要旨在于通过叙述、通过形象来揭示人性的秘密,折射所处时代的普遍状况。通过爱情来揭示人性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但坏的、俗滥的爱情故事只到爱情为止,甚至于把爱情神话化,远离人性的真实。好的爱情小说则不仅深入人性的堂奥,并且折射出人性与当时社会交织的斑驳光彩。在我看来,文清丽的长篇小说《爱情底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这一点,为我们展现了功利时代爱情受到的无形侵蚀及其救赎,并进而深入探寻了当代人的情爱伦理困境。

  文如其名,这首先是一部好读、耐看的爱情小说。说它好读,是从其人物关系及情节、场景设置而言的。作者把女主人公汪哲放置在京都的京华艺术学院和外省的一个偏僻军营这两个迥异的空间中,让主人公在两个极端不同的地方,在纯朴与奢华、平淡与激情、情与欲的极端反差下,来体现一个现代女性的精神史。汪哲在两个空间中徘徊,也在隐忍深情的张家伦与热情奔放的江天之间徘徊,并且卷入了刘晓娜、千光等多角情感关系。这组纠结的人物关系确保了小说悬念迭起,波澜起伏。虽然,作者避开了一些关键性情节的展开,比如张家伦与刘晓娜的交往、汪哲与江天的最终分手场景等戏剧性场面,更多地通过日记、书信、他人转述来抒写人物复杂心绪,但小说人物的情感走向及其命运依然牢牢吸引住了读者的视线。同时,好读也是建立在作者扎实的写实功底之上,小说在空间上京都(喻指北京)与外省之间的广阔地域,当代都市青年男女的日常口吻、艺术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等都通过无数细腻、可信的细节得以铺陈。有许多作家一味追求作品意义的高大上却遗忘了最基本的人物塑造与故事编排,结果人物抽象立不起来、细节错漏百出,作品令人难以卒读。相对而言,《爱情底片》在这方面是成功的,叙述流畅,人物形象生动,比如几位女主人公,汪哲的内敛、善良、淡泊名利,千光的任性、矫情,刘娴淑的工于心计等都在读者心目中得以鲜明地展现。尤其是作品的最后两章,以作者出场的方式,直接展示汪哲和张家伦的日记包括会议记录,将女主人公汪哲内心的纠结、曲折之处和盘托出,将她在情感与理性、情与欲、现实利益与理想追求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心理如实展现在读者面前,也将她的爱情选择背后的诸多现实利益考量与纠结剖示出来,从而为我们展示了人物内心更为复杂深邃的世界及其遭遇的情爱伦理困境。

  同时,《爱情底片》又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这部渗透了作者诸多人生经验的小说,如作者所言,“我忽然发现我不是在写汪哲,不是在写一批大学生,甚至写的不只是爱情,而是在纪念我的青春。通过爱情,写出我们一代人的精神迷茫,甚或反思。”作者将故事主要场景设置在上世纪末繁华的京都,写出了一个功利气氛甚嚣尘上的时代,写出一个“成功学”流行的时代。这是一个功利气息浓厚的时代,功利主义者凭借其发达的工具理性将一切纳入自己的设计,连爱情这种朦胧美好的情感也被算计在内。作品中的刘娴淑也是这个时代功利哲学的一个典型代表,为了留在京城她宁愿嫁给岁数可以当她父亲的老画家。江天虽然才华横溢,却也是功利哲学的服膺者,这也是最终汪哲选择离开他的真正原因。汪哲身上寄寓了作者的某种理想,她虽然也曾在现实利益与理想追求之间徘徊,但她最终顶住了各种诱惑,即使不能如愿留在京城也不愿违背自己内心的原则,不愿屈从于时代的利益交换原则,她和已患绝症的张家伦的结婚也是代表纯粹的爱情对这个功利时代进行了一次漂亮的反击。

  从自身的生命、情感体验与人生观察出发,《爱情底片》经由爱情底色观察时代的底色,在对男女情爱故事的叙述中把握住这个时代情感伦理的特殊肌理与内核,为我们理解这个时代的复杂与暧昧之处提供了一份独特、深入的观察。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电话:0519-8667998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