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举国关注、人民期待,同时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论述严谨,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一部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一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政治宣言;是一个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一个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的工作指南。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认为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突出强调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总结10年来党和国家工作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党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有力的思想保证。因此,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最鲜明的精神实质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可以说,党的十八大的最大亮点、历史贡献和创新之处在于,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新定位: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二、从新的高度强调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文化既要化人、又要养心,看似柔弱、实则坚强。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文化的地位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日益凸显,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期盼。所以,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事关民族血脉、人民精神家园生死攸关的崭新高度,开宗明义地强调:只有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立足于国际社会,一个民族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同样不能贫困,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往往会对物质力量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可以预见,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党、国家和民族、人民,每前进一步都会散发着文化的光芒,沐浴着文化的阳光。
第三、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完整的新思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在国内国际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积极回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结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思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相信,这个体现着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思路,必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将贯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过程,必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上发挥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第四、第一次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思路之后,明确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还是第一次,令人耳目一新。中外文化发展史表明,任何一种文化要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归根到底要激发创造力。党的十八大作出的这个新判断,反映了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要求。继承和创新,是民族文化绵延不绝、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两轮。不善于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的活力。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对立统一关系,立足当下,不忘本来,借鉴外来,正确地创造未来。必须大力推动文化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动文化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第五、第一次对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作出了新的表述。党的十八大第一次鲜明强调: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这一新的表述颇有意味,既包含人又包含物,既指向内部又指向外部,既抓关键又抓基本,文化创造、文化生活、文化权益、综合素质、国际影响五个视角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统一体。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从而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必须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考量和考核。这是一个综合性科学性的指标体系,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切。
第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的概括。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一个基于实践的极为重要的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问题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丰富和发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体现了各方面的意见和智慧,体现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愿和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从国家层面上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从社会层面上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约,是从个体层面上提出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科学有机的体系,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我们要大力宣传学习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要以中央颁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迈出新步伐。
第七、第一次明确要求把学习宣传先进模范常态化。我们党历来重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成效显著。正是基于此,党中央顺乎时代要求和民心民情民意,在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通过学习宣传,使先进模范可亲可信可敬可学,使先进模范具有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中央有关部门近年来组织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采取文艺形式,赞美高尚情操,传播人间大爱,效果之好,出乎意料。这种可贵探索和有益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第八、从未来的高度突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胡锦涛同志的工作报告,在1个小时40分钟之内,全场响起48次掌声。通篇工作报告中,有145处提及“人民”二字;有20处提到“公平”二字。这一系列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改革和建设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能够丰富生活,艺术可以提升品质。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奉献的当代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不渝地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把人民装在心中,努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使人民真正成为文化的建设者、推动者和享用者。
第九、从现实的高度突出强调促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在文化领域认识了许多新事物,研究了诸多新情况,解决了很多新问题,积累了许多新经验。我们在文化改革发展方面形成的两点共识尤为重要:一是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特殊性,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二是文化只有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因此,必须积极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提高文化的传播能力和覆盖面,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这应当成为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
第十、从历史的高度突出强调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党的十八大鲜明指出: “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从表述中不难看出,这是层层递进和不断发展的关系,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外开放中进行文化交流互鉴、维护文明多样性、促进共同发展的胸怀和眼光。在文化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将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提升中华文明在国际上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
文化是沟通人们情感和心灵的桥梁和纽带,文化交流是增进友谊、加深理解的最优选择和最佳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需要我们高举和平、合作、发展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切实加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进一步发挥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的积极作用,铸造中华文明的新辉煌。
第十一、从道路、方向、目标的高度突出强调文化自觉自信。党的十八大再次突出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认为,这颇具一番深意。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处在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如何紧紧抓住并利用好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开拓奋进,保持一种什么样的思想风貌精神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积极健康的思想风貌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文化上就表现为自觉和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当包含着对文化的自知自新自忧,头脑应清醒,应有忧患意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不懈地坚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如果放弃了道路、走错了方向、失去了目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无从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