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 内容
留存下你自己的“背影”

发布日期:2014-05-08  来源:市文联办公室  浏览次数:
 
——《走向自由的村庄》序

      2012年10月,应邀到常州,参与“高晓声文学研究会”成立活动,结识了高建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作为《人民文学》小说编辑,我跟高晓声交往甚深。而高建新是散文家,且知名于后,所以对他不甚了解。此次初会,可谓“新知”。然而他们同为江苏武进人,又同在武进做过中学教师。早在八十年代,他就和高晓声已结下了师友情,这使我们又觉得“一见如故”。近年来高建新已出版了7部专著,其中3部第一次印刷均达15000册。文集中诸多出色篇章,一再进入各类选本,曾获多种奖项。我感觉他是一位勤奋的作家。
因为“我的村庄在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中一夜间‘蒸发’了,在‘拆迁’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或令人遗憾的事,改革与保守,文明与野蛮,进步与倒退,始终呈胶着状并纠结我心。” 高建新七岁由上海下放到常州老家, “我从一个赤脚的农家子成长为一名文字的‘刀耕手’。为了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不屈不挠在大地上‘刀耕火种’,虽难做到刀刀见血,但永不言弃。”他铭记并实践:“作家就是历史的书记员。”他“‘手舞足蹈’,‘披荆斩棘’,走过半个世纪,见证了风霜雪雨。”而今,他把家乡面临的拆迁之变,深深镌刻进了历史的画卷。
      《村庄》以浓郁深沉的情感,反映了当下农村的巨变,描摹了那场“失落而美丽的梦”,所写一系列人和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亲切熟悉,传神细腻。且看那篇《时代英雄》,写的就是他的父亲。那是一个“听话”的时代,及至“百姓食不果腹”,“上头发动城市居民下放农村”,父亲义勇当先,从而成为“英雄”,改革开放后,进入新时代,老百姓“作主”了,要维护各自的权益,于是,在拆迁中演绎出各种各样“闹剧”。新华网有一段评论称“高建新的《抑郁症病人》写了王寿海的企业被拆迁了,但他却得不到等价赔偿,这使他的心情日益抑郁,在此期间,有人翻出了他十几年前向一领导行贿的事情,他的心情更加抑郁,以致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遭受痛苦的精神煎熬。小说反映了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的无赖行径、办事不公的现象,具有批判意义”。作家感叹:“狗狗的善心、爱心和责任心值得人类学习,当下许多人缺失这种精神和美德”。
表现“拆迁”同时,作品还以相当篇幅描绘农村“悠然往事”和“不一样的日子”。有“外婆”对“乡霸”的坚定抗争,有《安魂鸡》悲壮的鸣叫,有《无头案》莫名其妙的怪异,有《流淌着春寒的小河》的凄美……入选《2012中国散文年选》的《安魂鸡》,无疑是一篇佳作,作品通过操办一个平常女人后事的故事,描摹了她的“灵魂”无处安放的现实,表现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迷茫以及观念改变的痛苦。
       凡是关于特定对象的纪实性抒情,都应该禀赋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味道。《村庄》正是如此。这部书的内容犹如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特定生活、特定情趣的“集腋成裘”,其各章节,每一篇目,又都自有风采,更迭新人耳目。那是唯有高建新这一位散文家才可以观察得到并感慨得出的,它可以称为常州市郊这爿国土人情风物的“地方志”,又无妨看作是高建新心灵脚步的 “私密传记”。
入选《201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的《推山鬼》,精粹勾勒了一个中国农民坚守土地,从抗日、解放、土改、合作化、公社化到城市化的进程,既是一帧个人肖像,又是一叶历史缩影。
散文所纪实的人物故事,有时能比一般小说所虚构的更具备独特性和典型性。《紫罗兰手镯》,是那种有人物和故事的小说化散文,
涉及的人物各有性格特点,故事情节又复杂而曲折,是一份至少可以扩展成为中篇小说的素材。现在只简略地把它提炼为精短的叙述文字。看来,他更讲求作品之艺术的纯净、分量的凝重、内涵的丰盈。
      散文家比小说家往往更注重情感因素,他们常常热衷情感的抒发而冷淡事件的铺陈。但当事件确实单纯,仅在一个点上抒发,则又总能更现深沉。《游魂》就是一个例证,仿佛就是一则现实版的《聊斋志异》。我未曾读其他作品,仅就品味此书而言,我想借用他对妹子的比喻,来形容他的散文,“虽无华贵之气,却具清丽之风”,不造作,不雕琢,不矫饰,真情实感,朴素纯净,意蕴深沉。正是这种贴近民众、坦诚心声的“草花”,铺就了文学园地别具一格的光辉。无论散文还是小说,作家笔下文字都该是“情”的抒发。“情”是文学之根,唯有真情实感、情深义重,才能通情达理、因情入幻,成就引人入胜篇章。惟其给人性人情、民俗世情以别开生面、感人肺腑的表达,才能达到一个高远或深邃的境界。
真正的好作品,必然会引人瞩目又耐人寻味,一定能流传开来并留存后世的。能得如此,小说家应如高晓声,塑造自己典型的“陈焕生”;散文家应如朱自清,摄取自己经典的“背影”。我充当多年文学编辑,读过的作品难以数计,而心目中认定足以留存后世的篇章却极其有限。高建新已然是“躺在地上的摄影家”,充当着“历史的书记员”,但文章千古事,如若堪称经典,尚须岁月磨砺。作为鼓励和祝愿,我期望、等待着高建新为读者、为后世留存下你自己的“背影”。
2012131,北京
(本文作者系著名编辑家、作家、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