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罗斯福政府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新政”中曾通过“联邦艺术计划”成功挽救了当时一蹶不振的艺术界,与之前的众多艺术计划一样,它所代表的,是一次政府的实验,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政府为了挽救这个濒临崩溃的行业所做的努力,但是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不论是参与其中的艺术家,还是计划的执行者们,都开始意识到美国艺术正在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它不再是对于欧洲艺术的模仿或是某些目的的附属产品,美国艺术开始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的文化意识。
自“联邦艺术计划”实施后,一批以国家艺术基金会为代表的政府赞助活动,以及在政府鼓励下的个人、团体赞助成为了美国艺术发展新的资金来源,美国的艺术教育和艺术普及事业也成为了这一时期一个重要的探索母题。时至今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艺术活动在如今的美国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它已经完全不是“无用的摆饰和闲阶级的无病呻吟”,完全融入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当我们抛开艺术计划对于美国本土的影响而放眼世界,会发现“联邦艺术计划”的影响远不仅如此。
1938年,当经济危机对这个国家的阴影已经几乎消散时,“联邦艺术计划”的执行人之一卡希尔在一次演讲中总结了美国艺术在那一阶段的失利的原因,其中有那么一条颇为有趣,他提到这是由于美国“赞助者对于异域情怀的追捧”,继而将这一切祸患的根源由美国本土转向了欧亚大陆,在演讲中他是这么说的:
但是从19世纪中叶起,艺术开始与日常生活分离开来,愈加成为一种奢侈品。我们的艺术赞助人开始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他国家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中,寻找自己心仪的东西。这是一个对一切外国事物感兴趣的时代,唯一被忽视的只有我们本国的艺术……
……我们是否能够假设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假设大部分的国家收入被用于购买这些欧洲和亚洲的商品,那么国家性的破产也就危在旦夕。这是一个残酷的例子,但是它帮助我们解释了在美国政府艺术项目存在的前几年美国艺术家绝望的困境。
也许是这次演讲给了美国政府一个思路,又或许演讲只是在表达这个本已形成了的思路,至此,美国艺术乃至美国文化,便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武器,肆意占领着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从最初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到如今的美国大片,无一不在彰显着美国的文化,并以这种方式使得世界各国都沉溺于这美国式的“异域情怀”中。
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考虑的问题,当一个国家找到了属于本土的艺术风格或是特色之后,是否应该将其作为一个代表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这种传播所带有的“文化侵略”的负面属性又应该如何被解决,这都是在研究联邦艺术计划及其所产生的“接地气”的艺术时我们所需要面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