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是某人花10万元从黑市淘了幅古画,拿回家后全家人都傻眼了——画里面,超萌超慈祥的寿星老居然骑着一辆自行车。比如还有一幅“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和韩信二人身着古装,但每人胯下也是蹬着一辆自行车。这种“穿越画”都很有喜感,在网上传得火热。
有一阵子,“穿越剧”相当火,后来被批剧情天马行空、不尊重历史。如今,虽说“穿越”剧情消停了,但道具和台词“穿越”的“传统”,似乎继承得不错。最近正在热播的《芈月传》,还没播多久呢,就被细心之人总结出了十二大穿帮镜头,有些属于无心之失,有些则明显是硬伤。比如剧情表现的是战国历史,但竟出现了塑料碗,以及东汉才有的纸;宋代才有的“杀威棒”,南北朝时期才有的词汇“才高八斗”,以及现代语“哑巴吃黄连”“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等等,也统统穿越去了战国。
这类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比如,胡萝卜在宋代才被引进中国,却时常“穿越”到以秦汉为故事背景的电视剧里面。马镫的形成年代大约在南北朝时期,但《汉武大帝》及《大秦直道》都出现特写镜头。《汉宫飞燕》里,赵飞燕把定情戒指藏在烤红薯里捎给宫外情人……但事实上,红薯传入中国的年代是明朝。
前不久另一部热播剧《琅琊榜》口碑爆棚,因为格外地“吹毛求疵”。从所有人物服饰均是右衽,到精致的布料暗纹,从成年男子严谨地束发结髻,到床榻、席、几、屏风摆放的高度正确,都显示了剧组的一丝不苟,被赞为“处女座道具组”。人家没玩“穿越”,却收获了普遍的赞誉。
《琅琊榜》获赞,因为其尊重历史的态度,因为对传统中国风的执守。比如其中的服饰、道具等都经过了较为严格的历史考证,剧中出现多次的长亭送别场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符号。《琅琊榜》的主角梅长苏念兹在兹的,是践行中国传统“士”人的道德品格与政治理想,在阴险诡谲的谋略背后有着修齐治平的抱负。整部剧的价值观与主旨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弘扬了一种传统的道德观。
在尊重传统文化上,韩国电影要用心得多。《春香传》将韩国传统艺术“盘瑟俚”融入了电影,《王的男人》又宣扬了韩国另外一种民族艺术形式“假面剧”。很多年前有部风靡一时的韩片《我的野蛮女友》,其中有一幕,男主角跟女主角回家,与女方父母一起吃饭饮酒时,男主角端起酒杯侧过身去一饮而尽。据说那一侧身,就是遵从了传统礼仪——喝酒时,杯底不能正对着长辈。当年李安的《卧虎藏龙》能折桂奥斯卡,不仅在于表达了自由的精神,更在于整部影片营造了一种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意境,说白了,还是文化传统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