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提高创作质量是唯一出路

发布日期:2016-10-24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浏览次数:
 

《长城》(上)《我不是潘金莲》(中)《罗曼蒂克消亡史》(下)等风格各异的影片将先后在二○一六年贺岁档公映,无论张艺谋、冯小刚这样功成名就的大导演,还是程耳这样的年轻导演,都在尝试突破创新

  贾樟柯(《山河故人》导演):

  让电影回归艺术本体

  身处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许多问题,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和困难可能源于迅速扩容的电影产业规模。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资本介入,也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光,这造成了一系列创作本体之外的多元价值拷问,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影片的社会影响如何。

  面对各种拷问甚至是质问,我想所有电影创作者都应当寻找到一个正确的立足点,因为立足点是创作的立身之本。在我看来,这个立足点就是回到电影艺术的标准,不忘初心。过去我们常常简单地将电影划分为商业片、艺术片和主旋律片,对于观众和投资方而言,这种简单粗暴的划分方式会造成种种误解——比如误解商业片不需要艺术性,误解艺术片不需要工业标准也不需要观众,等等。我觉得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如今的繁荣阶段,创作者们应当达成一种共识,无论任何类型或者风格的创作,都应当回归电影艺术的本体和规律。

  这个标准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我们都是因为热爱电影艺术才进入这个行业的,只不过一些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偏离了原来的艺术轨道。重新回归电影艺术的标准,能够让电影人们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按艺术的标准进行生产和创作,这就意味着大到宏观主题的建构,小到具体工艺的流程,都回归到艺术的常态。什么是艺术的常态?就是剧本还没写好就不会开机,也不会在拍摄过程中匆匆赶制;不会跟风热门IP创作粗制滥造的影片,也不会为了粉丝效应而选用某个不适合的明星。让创作回归艺术的标准,中国电影的未来将充满希望。

  乌尔善(《寻龙诀》导演):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

  在创作一部高品质的奇幻电影时,技术创新极其重要。《寻龙诀》剧本写作花费两年,前期准备用了11个月,拍摄时间8个月,后期制作长达一年。作为一部奇幻冒险电影,《寻龙诀》需要展现视听奇观,特效是其中必备的元素。影片共有1800个镜头,其中1500个是特效镜头,占比高达80%。我们在前期筹备时,创作了200多张概念设计图和超过60分钟的动画预览,大大节省了工作量,避免了重复创作。

  3D电影的魅力在于在常规的2 D画框之外,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电影表达,其核心是用空间去传递情感和情绪经验,将空间变成电影语言。无论压抑的、开放的、纵深的还是悠远的,不断变化着的空间,能够让观众获得一波又一波新鲜的体验。《寻龙诀》的主要场景是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为了让观众感到身临其境,我要求摄影师更多地采用11.85的大画幅拍摄,同时尽可能保持镜头的连贯感。在重要的场景和剧情中,我们参考《古墓丽影》《神秘海域》等探险类电子游戏,设计了很多连续运动的长镜头和主观视点,令观众体验到一种进入纵深空间的危险感。

  这个含有大量原创性设计的地下世界是艺术想象的成果。我们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阴曹地府、鬼门关、奈何桥、彼岸花的描绘,再加上契丹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将地下世界设计成人体的结构,其中包括骨骼、头部、肢体等,进入这个世界仿佛就是进入了一个人的躯体。在影片高潮段落,胡八一从一个头像的嘴中进入终极地宫,这个地宫相当于人像的大脑。当胡八一看到彼岸花的时候,往事突然涌入脑海,他的大脑与地宫的大脑重合在一起,眼前的奇幻场景竟成为他内心世界的外化。事实上,这就是将空间转化为电影语言,通过3 D技术讲述故事。

  程耳(《罗曼蒂克消亡史》导演):

  创作观念应与时俱进

  提高电影生产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创作观念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精神。其实今年在国内上映的大片并不少,为什么票房高的却不多?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影片的叙事不合理、故事不精彩或者技术不过硬,而是因为创作观念太过陈旧。比如不久前公映的《宾虚》就是一部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好莱坞大片,这部影片是翻拍作品,原作曾斩获1960年奥斯卡多项大奖并获得高票房,但翻拍版却严重脱离了当代观众的审美方式与习惯。超级英雄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也是如此,创作者想不出创新的正确方法,只能用一种十分陈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自以为很新鲜的故事。现在很多人都在批评好莱坞大片,认为它们只是旧瓶装新酒,缺乏创新,其实挺有道理。

  在更新创作观念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坚守某些看似“老旧”的传统。在IP电影和粉丝电影的冲击下,很多创作者愈发感到迷茫,不知应怎样在保持本色的同时取悦观众。每个电影人都想拍出历久弥新的电影,在我看来,要让自己的作品历久弥新,首先要做的是回归情感。无论电影创作的环境如何变化,突出情感这一要义都不会改变。电影人需要以符合当代审美的方式创作影片,需要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创作方法,但精准表达人类共通情感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

  刚刚毕业的时候,我也曾经年少轻狂过一段时间,手里握着三个自己写的剧本四处找投资,曾是我生活的中心。直到有一天,我看了西班牙电影《爱情是狗娘》,刹那间醍醐灌顶。我突然发现,如果按照原先那种水平的剧本拍电影,我可能很快就会荒废。所以我必须等待合适的机会,去拍摄那些具有一定艺术水准、同时又是我真正想拍的电影。在如今的产业环境中,找到投资并不难,执著地坚持自己所真正认可的价值观,反而更加困难。正因如此,我才会在《边境风云》之后4年才推出《罗曼蒂克消亡史》,我希望凭借一部慢工出细活的影片,获得观众的赞许和认可。

  俞白眉(《恶棍天使》编剧、导演):

  电影人要有童心、耐心和好奇心

  要成为一个好电影人,应该保持童心、耐心和好奇心这三颗心。斯皮尔伯格的新作《圆梦巨人》最近在国内公映,我非常好奇,一位电影导演为什么能从20多岁一直拍到70多岁,也不觉得疲倦和乏味?其实很简单,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正是这颗童心让他对电影的热爱丝毫未曾消退,也是这颗童心让他拍摄出了一部又一部充满艺术创新而又深受全球观众喜爱的佳作。

  电影局前一段时间组织国内电影人去好莱坞学习,我有幸参加,在美国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中国电影同世界顶级电影强国的差距,并不仅在于艺术和技术层面。我对美国电影同仁的感受是,去之前高山流水,去之后见贤思齐。在我的既有印象中,电影艺术家都应该是充满个性的,但美国同仁让我感受最深的,却是高度的协作精神。这种协作精神与工业水平一样,是好莱坞制霸全球市场的法宝。回国后,我发现中国电影人普遍比美国同仁缺乏耐心,很多人梦想一夜成名、希望赚快钱,却忽略了电影创作是团队艺术,没有优质团队的协作,着实难以成功。就连最近票房增速放缓,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恐慌,其实大可不必。我们要对中国电影有耐心,更要对自己有耐心,在不断增强团队协作、提升艺术水准和技术高度的过程中,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水平自然会逐步提升。

  我最后想说的是好奇心。目前全世界民族电影抵抗好莱坞的唯一武器就是本土化喜剧,但本土化喜剧能一直吸引本土观众吗?似乎不能,香港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一夜之间坍塌的事实便是佐证。我充满好奇,于是研究了周星驰、王晶等曾经创作过许多经典喜剧片的香港导演。我发现,他们影片中的工业比重在逐步提高,他们的作品正在变得越来越像特效大片。这显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所以在拍摄《恶棍天使》时,我和邓超强迫自己依照电影工业的规律去创作,而不是单纯地将话剧翻拍成电影,话剧中本不存在的追车戏和动作戏,以及大量的虚拟场景并不是影片的核心表达要素,但对于一部商业喜剧片而言,它们必不可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