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安居》海报
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出品的电视剧《安居》日前在央视落下帷幕,作为山影“鲁剧现象”的最新力作,这部作品坚持了山影一贯的现实主义创作路径,并取材于真实事件,为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日前,在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安居》专家研讨会”上,专家热烈讨论了《安居》所带来的现实主义创作新启示,并为接下来的现实主义创作总结了经验、提出了意见。
“电视剧《安居》取材于包头市北梁改造的真实事件。包头北梁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最大的城市集中棚户区,北梁占地13平方公里,长期以来受到自然、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北梁逐步成为基础设施匮乏、居住条件差、低收入群体集中、开发改造难度大的棚户区。2013年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下,包头开始着手全力实施北梁棚户区改造。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400万平方米棚户区征拆任务,三年时间完成3 . 3万套安置的建设任务,北梁棚户区改造完满收关。在棚改过程当中全市2000名干部身处一线,干部和居民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从中产生了深切的共鸣和密切的协同共振。在北梁三年的棚改过程当中,没有出现一起群体性事件,没有出现一件极端事件,也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治安事件,做到了和谐棚拆。在棚改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发生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棚改当中动人的一幕幕可以说催生了我们一个想法,就是要把这些记录下来,让后来的人知道北梁这十几万人是怎样从忧居变安居,实现了安居梦。《安居》通过5人小组和8个家庭的矛盾冲突展现北梁居民实现安居梦的过程。”包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红梅介绍道《安居》的创作背景。
而这个想法与山影集团一拍即合,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总经理晋亮表示,《安居》是山影现实主义创作计划中的一部,此外,山影还将拍摄下岗职工再就业、阳光大姐家政服务、精准扶贫等题材的作品。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看来,《安居》是鲁剧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的《闯关东》。它直面而且聚焦当代社会发展中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专门表现现实生活中间大多数人最关注的,也感到最头疼的热点和难点。“文学作品经常写到盖房子和分房子问题,但是影视作品还是比较少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年初到现在为止,我还没看到一部专门讲分房或搬迁的电视剧。”李准说。《安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深入生活的创作道路,难能可贵。“《安居》有精彩的生活细节,还有对人们的心灵和时代精神的反思。搬迁和安居,最重要的是打开人们的心结,历史的欠账造成棚户区,人们在搬迁过程中,要把尊严找回来,他们可能不在乎多一平方米、少一平方米的房子,关键是要找回尊严。其实整个搬迁过程就是打开每一户心结的过程。”李准说。
研讨会上,在一些专家看来,如果说前些年的《蜗居》是一股泥石流,《安居》就是一股清流。《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张国涛认为,《安居》的现实主义创作有三个突破:一是在表现社会的广度方面有所突破,每个角色背后都有丰富的社会内涵。被拆迁户各家各户都有难处,但各自的难处都不一样,矛盾也都不一样。人物关系涉及母女关系、兄弟关系、父女关系,还有爷孙关系等等。二是在表现人性的深度方面有所突破,尤其是当每组家庭在面对分房或者拆迁的时候,都有对人性的刻画和描写。三是在表现情感细腻程度方面也有所突破。
研讨到深处,专家集中讨论了现实主义创作要怎么深化?市场和情怀能不能兼得的问题。
《安居》除了题材本身饱含着正面、积极、向上的一些元素,还在现实主义表达上做到了三点,在文艺评论家范咏戈看来,即事表达、情表达、轻表达。他说:“所谓事表达,这个故事结构很好,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个大的民生工程。剧中集中展现的8个家庭,体现了棚改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当这8个家庭交叉在一起,整个故事就不是单向的,而是立体的,也使得《安居》成为一部情感大戏,完成了情表达;所谓轻表达,即《安居》反映这么一个严峻沉重的话题时,用了轻喜剧的风格。故事当中有嬉笑怒骂、幽默还有误会,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是一种正确地向市场靠拢的姿态。《安居》除了满足真实、典型、历史这三个维度的现实主义准则之外,还丰富完善了幽默轻松的创作维度,这是当年在萨克雷和狄更斯的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提及《安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不能忽略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