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剧照
中国电影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局面,实属来之不易,相信《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将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时至今日,我们的市场扩容了,制作技术提升了,放映条件提高了,中国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电影生产大国。那么中国电影产业在未来的十年,将主要依靠什么力量增长?在我看来,主要还是要靠产品质量的提升。中国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电影强国,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有效集中资源,进行供给侧改革,在提高产品数量的同时,着重强化产品的质量,打造精品工程。传播正能量、有市场号召力的商业大片,理应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排头兵。
面对好莱坞大片这样行销全球的“百年老店”,国产电影该如何修炼“内功”?我认为,唯有不断完善电影工业体系这一条道路可走。在与好莱坞大片正面较量的过程中,国内电影创作者逐渐探索出了“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以喜剧片、爱情片、公路片等相对低成本的类型抗衡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魔幻大片,屡屡实现“以小搏大”的壮举。但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强大起来有两个标志,一是本土电影在本土市场占有绝对优势,二是本土电影具有强大的海外市场辐射力。喜剧片、爱情片等类型“文化折扣”较大,一旦走出中国市场,就很难有立足之地。要加强中国电影的品牌价值,还是要在不断完善电影工业体系的前提下,多生产面向全球市场的优质高投资影片。
在好莱坞,系列产品的研发是电影公司的重要生命线,《钢铁侠》《蜘蛛侠》《蝙蝠侠》等系列影片,是各大公司的“看家硬菜”。但在中国,由于缺乏好莱坞式的制片厂制度,很多优质内容和优秀IP还掌握在创作者个人手里,因此要创造优质的商业电影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延续性的IP链条,这项工作必须要由大型制片公司来完成,而无法通过个人或小型团队完成。
就博纳影业近期的实践而言,从《智取威虎山》到《湄公河行动》再到《建军大业》,我们在制作主旋律商业片的道路上不断尝试和前行着。一部红色经典,用现代技术手段拍摄,用商业电影形式包装,再用好莱坞大片方式制作,最终形成了不一样的《智取威虎山》。在影片结尾,一位海归少年与穿越到现代的杨子荣、少剑波、小白鸽欢聚一堂,影像足以感动观众,令他们体会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既然如此,创作者还需要苦口婆心地讲大道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主旋律就是弘扬正气,这与商业性毫不矛盾。
主旋律与商业片的融合,应当具备几个要素。首先,要有当红明星担纲主演,比如《智取威虎山》中的张涵予、梁家辉、林更新,《湄公河行动》中的张涵予、彭于晏,而《建军大业》更是请来了50多位年轻明星,我们希望在银幕上打造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其次,要用先进的电影创作手法结合真实事件进行创作,比如《湄公河行动》取材自震惊世界的“10 · 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是备受全国人民瞩目的真实大案,影片展现了我国公安干警长达八个月的艰难抓捕过程,其间运用了大量动作片、警匪片的商业元素,成为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的重要原因。第三,要依托优秀的制作团队,在制作《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和《建军大业》时,我们专门聘请了好莱坞大片级别的幕后制作团队,以确保影片的视听品质。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这次史称“南昌起义”的革命行动,标志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正式创建。不久前刚刚杀青的《建军大业》,聚焦的正是这段波澜迭起、热血激昂的革命年代。在影片中,毛泽东、周恩来、叶挺、粟裕等伟人由刘烨、朱亚文、欧豪、刘昊然等年轻演员饰演,我认为这毫无违和感,因为领袖们在当时也是年轻人,正由于他们的年轻无畏和对国家的热血忠诚,才造就了建军的伟大事业。我们希望这些演员能够再现领袖人物青年时代的风采,令影片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影院,重温那段燃情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