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名边防文艺工作者。内蒙古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是一支身处边疆的军队文艺团体,贴近基层、为兵服务是我们的建团宗旨,真实表达戍边官兵的情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常年的边防演出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与边防官兵进行零距离接触。过去我们的演出一到了连队,战士们总是跟我们说,你们来一次我们就能兴奋一个月。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边防官兵对我们的演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记得有一位边防一线连队的指导员在看了我们的演出之后跟我们说:“你们的演出非常精彩,也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活跃了我们的基层文化,但还是希望我们边防有更多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能够被宣传,这样能让战士们感觉到更加亲切,认同感更强。”这些话对于我们常年活跃在边防的文艺工作者有很大的触动。
内蒙古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每年为兵服务都是实打实地走到一线去。一个连队有50多个人,管控的范围非常大。每一次连队演出都是先到边防连,我们一到达就开始演出,结束后不卸妆马上赶赴哨所继续演,从哨所下来再立马到执勤点,这样才能覆盖到所有人,让每一个战士都能看到。所以尽管辛苦,我们在一个连队同样的节目都要演三场。每一次下部队、每一场演出我们都特别认真,而且都选择的是精心排练的节目,绝对不会凑合。
内蒙古军区边防是全军最长的边防线,人员又比其他的边防人员少。这种寂寞是很难排遣的,甚至还有不少地方是道路不通、通信不通,所以那里的战士们更加需要文化生活。现在战士们也很会自娱自乐,比如葫芦丝这种乐器,几乎在我们内蒙古边防的每一个哨所、每一个战士都会吹,大家都觉得它的音色很容易排解自己寂寞的情绪。还有一个就是腰鼓,它很能振奋精神、宣泄情感。不仅如此,现在一线的边防连长们文化层次都很高,基本上都是研究生学历,战士也都是大学本科学历。我们原来那种单一的为兵服务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边防官兵的精神需求,所以更需要脚踏实地,真正走进官兵的心灵、了解他们的需求,创作出能引起他们内心共鸣的,起到激励、震撼和鼓舞作用的作品。
于是,我们带着这样的想法做出了实践。我们文工团全团的创作人员用了近半年的时间下到边防一线连队深入生活。这次我们下连队的主题就是——下连帮兵,寻找英雄。我们以前下边防,虽天天在行走,但停留在每一个哨所的时间很少,都是以演出为主。而这次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我们扎扎实实地跟边防官兵一起训练、一起巡逻,发现其实真正的英雄不一定都是戴满军功章的特殊人物,在我们的眼中,坚守在八千里边防线上的每一位官兵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他们大多都非常平凡,也不会说出什么豪言壮语,但朴实的他们,常年坚守在偏僻遥远的边防,独自忍受着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那种寂寞、煎熬和历练。他们从未有过抱怨,都是默默无闻地坚守,并且充满乐观精神。作为边防文艺工作者,其实我们要寻找的英雄就是他们,我们要歌颂的英雄也是他们。
正是基于这样的感情和责任,今年我们团以“相思树”的故事为原型,集中了内蒙古哨所的故事演出了原创音乐剧《相思树》。这部剧取材于内蒙古某边防连三角山哨所的一个真实故事:在兴安岭哈拉哈河畔,三角山哨所旁,有一棵挺拔的樟子松,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相思树”。那一年,连长向前在哨所迎娶了美丽的新娘思雨,从此,北疆与南国又添加了一份美好的相思,一封封书信传达着火一样的爱恋。那一天,已怀孕的思雨到连队探亲,连长向前却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在抗洪抢险中被激流卷走,杳无音信。可军嫂思雨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于是在哨所旁种下一棵相思树。20年后,这位军嫂不幸身患绝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遗嘱,死后要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哈拉哈河,永远陪着丈夫驻守边关共同守望这片神圣的土地。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军区边防部队时,顶风踏雪登上了三角山哨所,听到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勉励北疆官兵要学习烈士的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大力弘扬“北疆卫士”精神。
为了创作这部剧,我们多次来到了那棵相思树下,重温那个真实动人的故事。我在树下思考,这样一个普通的边防连长为什么令人如此怀念?一棵相思树为什么如此牵动着边关军民的内心?通过艺术作品,让更多的人感知日新月异的边关,并走进边关军人的心,这正是我们边防文艺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这部剧今年6月首次上演之后,在北疆八千里边防和内蒙古大地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尤其是在边防部队演出的时候,产生的共鸣更加强烈。内蒙古军区党委对此非常重视,把这部剧的演出影像刻成光盘,分发到内蒙古每一个连队、每一个哨所。前不久国防部又把它当成国防教育的案例,并邀请我们到北京进行了4场演出。
像我们这样一个边防小团,初次尝试剧目创作就得到了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支持,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坚定这条路走对了,因为边防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置身于北疆沃土,热情为兵服务,反映官兵心声,积极创作广大官兵喜爱的作品是我们的追求。虽然这条路走得非常艰辛,但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