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下中国舞蹈界而言,理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新的表现形式诠释传统,从而实现中国舞蹈的当代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任务。这个重任越来越多地落在了年轻舞蹈人的身上。
近日,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梦——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成果展演”暨优秀剧目巡演在京沪两地举办。展演汇集了今年“培青计划”获选编导的最新成果,凝聚着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
提起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水墨画颇具代表性。水墨画善于表现意象之美。展演中,青年编导念云华的作品《大象·一念》充分运用水墨画元素,既有现代活力又有传统思考。
青年编导李超对太极拳有着很深的情结。大学时,他坚持打了3年多太极拳。毕业后,他所做的每一部作品都自带太极元素,此次的《你好陌生》也不例外。“在我看来,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鲜明的符号,我很想用当代意识去表现它。”因此,他将推手、云手等各种太极招式作为一种舞蹈语汇融入作品,甚至完成一些细腻的情感表达。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茅慧说:“当代的年轻人应该‘潜水’到传统文化中,让深厚的文化韵味跟当今的时代际遇结合起来,投入年轻人的感情,将传统文化转化成舞台作品。”
对于青年编导创新的动力和传承的初心,美籍现代舞蹈家王晓蓝表示赞赏。“回到传统,但不停留在传统上,从传统的某一点或者某一个角度重新出发,这可能是中国舞蹈未来的发展之路。”王晓蓝说。
真诚地拥抱和体验生活
不少观众反映,很多青年编导创作的现代舞很难懂。对此,业界有多种看法,有人说,观众艺术素养不够高,看不懂正常;有人说,现代舞无需看懂,纯欣赏就好。但更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孤芳自赏、不接地气、故弄玄虚等问题,是当下现代舞创作的弊病。“青年编导一方面要潜心在传统的沃土里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要真诚地拥抱生活和体验生活。”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罗斌说。
家住北京东城区的李阿姨是一位资深舞迷,提起《红色娘子军》等作品,她滔滔不绝,谈到现代舞,李阿姨坦言自己很少关注,是陪女儿来看展演的。“虽然这些作品跟我原来喜欢的舞蹈不太一样,但它们很有个性,有生活气息,比如《我和妈妈》,我和女儿都喜欢。”
《我和妈妈》是青年编导宋欣欣的作品,讲述了她与母亲之间的爱与矛盾,真实的情感令观者感动。茅慧认为,《我和妈妈》的选材好,触碰当代社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母女关系。“这一点特别可贵,因为现在很多大制作作品离我们真实的生活和人性很遥远,《我和妈妈》真诚的创作精神值得提倡和发扬。”
青年编导王圳冰的作品《遥遥南水》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虽然它不是很先锋,但很精致、讲究,舞台上的道具、装置,甚至摇船的桨都是经过思考的,而且思考得非常深入。这也是舞蹈编导所需要的品质。”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说。
青年编导杨畅的作品《遇见日子》以当代视野、现代语汇展现了四川老家少数民族和谐、宁静的生活,被在场专家赞誉为“有温度的作品”。
对于中国舞蹈的未来,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对年轻人寄予厚望:“今后担当起中国舞蹈艺术发展重任的人,应该精通东西方文化,掌握身体语言的奥妙,创作出有中国特点的当代作品,以此走向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