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赞同支持参与者有之,欣赏尊重者有之,望文生义乱解者有之,别有用心排斥者有之。要促进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全面了解,要推进“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融通、民心相通,必须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
要尽量挖掘生动形象的真实故事,启发人们对“一带一路”的兴趣,防止生硬说教。建议紧贴国际社会实际需要,精准针对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传播对象,以客观、中性的温和语言,寓观点于故事之中,寓故事于生活之中,特别淡化令人不易接受的宣传痕迹,润物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因此,讲中国故事,不能过分强调我国家利益,特别避免使用“打破外部封锁”“开拓国际市场”“转移过剩产能”等显得非常功利的字眼,而应尽量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赢思维入手。
一些外国友人反映,目前缺乏对于“一带一路”的详细介绍。他们所接触到的多是笼统的大概念,缺少有深度、有说服力的分析和阐释;具体项目不深、不细、不透;一般性说明多,具体操作办法少。建议结合建设项目,大力拓宽沟通渠道,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和民间交流同时发挥作用,求同存异,聚同化异,针对不同对象,把握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角度、争取起到恰到好处的效果,避免引起对“一带一路”的误读。同时,还要注意新媒体、自媒体中的某些不同声音,消除“‘一带一路’是新的马歇尔计划”等片面认识,以免干扰和影响“一带一路”的传播。
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海外华人华侨资源讲中国故事,特别要发挥好华人华侨中已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精英人士的作用。他们谙熟所在国的语言文化,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同时对祖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比较了解,是沟通中外的捷径和桥梁。
总之,讲好“一带一路”中国故事,要做好战略规划,在交融、交流、交锋中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及时回应国际社会关切,保持战略定力,注意突出重点,掌控推进节奏,始终掌握主导权。笔者相信,随着“一带一路”更多标志性项目的落地,逐步实现硬联通与软联通的良好结合,一系列精彩的中国故事将成为无声处的通心工程,“信任稀缺”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