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一部戏,总体感受是一部题材贴近大众生活、舞台演出也很有艺术美感的一部戏,散场后听到几位朋友的评论,有的说不该有那么浓重的西洋乐器伴奏;有的说时间叙述错乱,为了达到艺术效果情节不按时间自然序列发展倒也可以理解,但总有种影响故事完整性的感觉……其实我在观看的时候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在网上查看了一些网友对该剧的评价,发现也有一些相似的质疑。确实,近年来的戏剧舞台上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和理论界关于戏剧观念的讨论都促进了戏剧的创新发展,戏剧创作出现很多新的变化,而观众最直观感受到的便是戏剧舞台形式的变化,很多剧目大胆突破,在不违背戏剧创作规律的前提下在形式上进行革新,使戏剧舞台能紧跟时代步伐。且不说这样的形式创新是好还是劣,因为其中涉及非常深刻和复杂的戏剧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分析清楚的。仅从观众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戏剧的创新呢?
戏剧创新的原动力之一便是要反映时代精神、满足当下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我们的社会生活为戏剧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形式等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为了使作品反映时代的精神、满足观众的需求,作家、艺术家们不断扩展生活视野,积极运用现代科技的先进成果,以大胆的审美想象、精妙的艺术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创作出了一大批在思想、艺术方面极具创新性的舞台艺术作品。既然如此,作为观众在观赏戏曲或者话剧时,就不能还按照欣赏传统舞台艺术作品那样,对一些戏剧的革新,要采用一种创新和包容的态度。
说到戏曲音乐与西洋乐器的融合,其实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根据可查到的资料,最早是从越剧的音乐改革开始的,大提琴作为一种低音伴奏乐器正式加入到戏曲音乐中去,从此以后,戏曲音乐中的西洋乐器开始逐渐丰富起来,而钢琴也在一些现代戏曲及交响戏曲作品中频频出现,如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都能够看到钢琴的出现。但在有些观众听来,添加了西洋乐器伴奏的戏曲音乐有点不伦不类,其实换一种角度考虑,传统戏曲在其诞生时受到当时物质环境的制约,在伴奏器具等方面没有更大的扩展空间,如今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发达,西方的音乐器具被引进,甚至制造出了新的音乐器具,戏剧主创们将这些新鲜的伴奏乐器与传统伴奏器具相结合,不仅弥补了传统戏曲音乐中的不足,而且无形中也拓展了戏剧的艺术表现空间,从这个方面来说,这样的革新是值得肯定的。
还有很多剧目在创作时打破原有的顺时针时间叙述故事的方式,观众对此也褒贬不一。事实上,戏剧时间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假定性,近年来,许多戏剧作品借鉴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段,颠倒了时间的自然编排,将人物的心理时间与情节发展的戏剧时间交错组合在一起,打破了时间的自然顺序,这种方式对突出人物的情感、制造剧本情节冲突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舞台时间的创造、运用与处理方法随着戏剧艺术的发展在不断地变革着,舞台时间成为戏剧艺术家进行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观众在观看这种剧目时完全可以放开想象和联想,不拘泥于故事结构本身,从艺术的角度去解析舞台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可能会收获别样的艺术享受。
任何事物如果固步自封不思改变,就会不可避免地被时代所淘汰,戏剧艺术需要不断发展,观众的欣赏观念更要不断创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各种艺术门类都在创新改变,观众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观赏能力,摒弃一些旧的、片面的欣赏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艺术创新放弃应有的艺术评论,相反,观众欣赏观念的推陈出新会使得其对艺术的评论更具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