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排行榜和2015年度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发布。这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第六次与商务、文化、文物三大部委联合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中国内地),也是第四次与artnet联合发布“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国际)。目前,这两份报告已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最权威的年度报告。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的主题定为“关注有质量的成长”。
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延续了调整趋势,总成交额同比2014年收缩19%,下调至291.3亿元人民币,为2012年以来低点。实际上,过去十年来,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几经起伏,其规模已经足以影响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格局;2015年,受中国内地市场收缩的影响,全球范围内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拍卖成交总额降至463.1亿元人民币(含买方佣金),较上年减少9%,但总体来看,全球范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规模已接近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总额的三分之一,而中国内地创造成交额仍占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62.9%。
虽然拍卖成交额出现了下滑,但是可喜的是,随着市场结构的调整,困扰市场多年的拍品结算问题在2015年有所改善。年报国内部分显示,截至2016年5月15日,2015年内成交的全部拍品共完成结算150.56亿元,完成结算的比例(按成交价格计算)为58%,较2014年增长4个百分点,达到5年来最高值。而成交价格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的拍品中,完成结算的比例(按成交价格计算)更从2014年的35%增长至2015年的52%,增长了17个百分点。此外,2015年出现的5件(套)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拍品,截至2016年5月15日已全部完成结算。
继股市、楼市之后,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在近年来蓬勃发展,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投资领域之一。然而在光鲜亮丽表象背后,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一市场也存在着种种难以根治的“顽疾”,特别是“结算难”更是让拍卖行以及卖家头痛。原本应该公开、公平、公正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现在却被“内幕”、“阴谋论”所笼罩,甚至一些“国宝帮”也认为自己的拍品上不了拍卖行,也因为暗箱操作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采取了开列“黑名单”,拒绝习惯性拖欠款项的客户进场交易,抑或诉诸法律手段追讨欠款等方法,虽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拍卖行害怕失去重要客户,往往会不了了之,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大型拍卖行,未付款的拍品还是存在着很多,甚至影响到了公司的利润。
要根治艺术品拍卖结算难的现状,关键就是要深入剖析“拍而不付”的内因。除了极少部分的恶意竞拍之外,很关键的因素还是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投机性太重,真正的收藏者的比例非常少,许多藏家在竞拍到了拍品之外,如果发现没有赚头,就会拖着不付款,由此产生的“三角债”现象,将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
艺术品市场缺乏法律法规,没有约束,谁都可以举牌,之后不结账。天价纪录与拍卖市场拖延付款,几乎已经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中国特色”。艺术品市场如果出现天价,一些人会说,这件拍品造假,如果冷门拍品成就高价,人们就会怀疑其中是否有局。天价拍品在高调落槌之后,其结局往往低调地近乎神秘。这样的情况已经大大制约内地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此次中国拍卖行协会提出“关注有质量的成长”,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对于拍卖企业来说,不仅要关注拍卖的成交额,更要关注最终的结算率,这样的业绩才是有质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