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的名家名剧月明年将迎来第十届,走过十年的名家名剧月也见证了传统戏曲在十年里的起伏。昨天,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参演明年名家名剧月的演员和院团掌门人王汝刚、张军、王佩瑜、李小平等共同出席论坛,探讨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播方式。几位参与名家名剧月多年的演员感慨,正是主办方坚持用数据说话,细分观众,让他们明白,演好戏还不够,还要深切地知道自己的观众在哪里。
在论坛上,记者了解到,东艺在2004年和2008年做的两次大规模观众调查表明,喜欢戏曲的人群从21%下降到了9%。如何更为准确地找到喜欢戏曲的观众,让他们走进剧场成了一个不小的课题。因此,东艺多次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观众对于戏曲的陌生感和亲切感到底来自哪里。
2008年第一次参与名家名剧月的昆曲小生张军便深受启发,据他回忆,当时演出后很惊讶,以往剧场里观众寥寥无几,在东艺情况却不是这样。张军得知,东艺有着自己的推广营销方式,早早地对观众群有了数据调查。这促成张军在演出结束后,针对自己当时所在的院团也来了一次数据调研。张军昨天说:“我现在每年要花一半时间在推广昆曲上,这么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根据调研,来看昆曲,66%的观众年龄段在18-35岁,其中60%为女性,这样的人群一旦有好的推广模式,得到的效果是非常喜人的。”
名家名剧月举行期间所做的三次观众调查显示:从未看过戏曲的“新观众”占2/3;觉得戏曲“很好看”的占45%,认为“好看”的占41%,两者相加达86%;反映“一般”的为13%;说“看不懂”的仅1%。可见,对演出市场而言,重要的是播种和耕耘,千方百计地去了解观众、激活观众、拓展观众队伍,否则就不会有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