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盘古故事》
昨天,在中华艺术宫举办了“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创作辅导讲座第一讲,题为“从神话学看中国文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博士叶舒宪主讲。叶舒宪从文学人类学的学科理论出发,从什么是神话学、寻找华夏祖先图腾、玉石神话驱动的文明等三方面,为听众系统讲解了中华神话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文化观念的深刻影响。
展现精气神
从去年开始启动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工程,计划历时三年,合文学、美术、影视三方面之力,展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提供文化源头上的支持,共同推动上海文艺创作由高原走向高峰:一是以中国画、油画、雕塑、壁画等形式,创作110件关于中国神话故事的作品,二是出版30本中英文彩色绘本,三是适时开展动漫影视创作。该系列连环画共30册,首批18册图书已在4月推出,接下来的12册将在7月底推出。叶舒宪认为,系列连环画使神话学这一门在高校中非常小众的学科开始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做这个讲座的目的也是传播神话学的专业知识,为中华文化深厚的资源寻找一个再创作的捷径。神话是来自没有文字的时代,来自史前时代。世界文学史的惯例,都是从神话开始讲述。神话虽然不属于文学,但神话是文、史、哲、政治、宗教,一切人文学科的共同源头。
化干戈为玉帛
叶舒宪尤其重点提到了玉文化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只有我们国家专设有玉器馆。所以玉文化在流传的过程中没有中断。他用两个成语代表中国人的人生价值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和“化干戈为玉帛”。“西方价值观追求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中国人成语不用写在墙上,而每个人写作文都会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传统文化最理想的状态都在玉文化,一切负面不好的都跟玉不沾边。‘化干戈为玉帛’,可称为中国人的和平主义,或者中国古代的民族团结战略——中国长安以西几千公里路上是最美好的玉向中原输送的长途旅行,一路上活跃的都是少数民族,靠什么联系起这条路?就是靠‘化干戈为玉帛’。这是我们了解华夏文明形成的生态地理地形最好的说明。”
7月20日之前,中华艺术宫里还将举办四场讲座,分别题为:中国创世神话的类型与谱系、中国古代神话的涵义、中国古代神话损益、中国上古神话的组合与解构——以鲧禹神话为例。从盘古开天到精卫填海,这些神话传说到底讲了什么,传说背后又是什么样的故事,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