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秦汉胡同国学书院创办人王双强在“造就”和上海青联联合举办的演讲中,讲述了中国几千年汉字传统的生命力以及它对于当下现代人的意义
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外交官宫岛诚一郎曾给当时驻日公署的中国外交官黎庶昌写了一幅汉字手稿,上面写着:“邻吏有道两心藏,欲和最难金石章。绍酒浇胸排磊块,使星照座放光芒。”
“邻吏有道两心藏”,“邻吏”就是邻邦的使节,“两心藏”是说在他的心目中,中国这位大使既是卓越的外交家,同时还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人。
“欲和最难金石章”,就是说我们在一起聚会,我作为日本的外交官,要和中国外交官一起唱和。金石,一指朋友间的友谊,情比金石;另外也指中国的传统文化,金石书画。
中国外交官黎庶昌在日本先后十几年,每年传统的九九重阳节,都会召集日本海军、外交、各种政务省的高级官员来聚会,搞中国传统的诗文唱和雅集。“绍酒浇胸排磊块,使星照座放光芒”,指的是大家一起写中国书法,喝绍兴的花雕酒,真是非常开心。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日本政界的高级官员对中国文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和敬重。
百年前的日本文化精英就是这样用毛笔书写我们的汉字,而且诗词的押韵和对仗非常整齐,几近完美。直到现在,还有许多日本人跑到贵州非常偏远的一个小县城,去黎庶昌的纪念馆悼念他。
甲午海战中国人被打得头破血流,但是失败的这一方,真的就全盘失败、全盘落后了吗?
再来说说中国的三大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1700多年前40多位当时的文人精英来到浙江会稽山兰亭这个地方,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他们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在这次游戏中,很多人写下了美妙的诗篇,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所以,《兰亭集序》呈现的不只是书法的美,它还记录了一段传唱千古的文坛佳话。
这样一个雅集,就像我们现在的聚会。不过我们现在的聚会可以拍照,可以发朋友圈,而当时的一场文人聚会就只剩下一幅文字手稿留存至今,它就是那个时候的“视频”,它是有生命的、有温度的。
被誉为“中国第二行书”的,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他的侄子在镇压安史之乱时战死沙场,他非常悲痛,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颜真卿的书法端庄方正,就像一个个站立于天地之间、精神抖擞的大丈夫。但是《祭侄文稿》因为是真情流露、一气呵成,所以纵笔豪放,常常写至枯笔,其悲愤激昂的心情更是流露于字里行间。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东坡的《寒食帖》。
苏东坡生性浪漫,喜欢谈论风雅,但他被贬到黄州时,天气非常阴冷,只能闭门谢客,借酒消愁。古代的寒食节不能吃热的食物,所以他就将心中所有的愤懑都寄予笔下,通过书法宣泄内心的惆怅,于是才有了这篇著名的《寒食帖》。
这三件书法作品是我们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我们在《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中,能看到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的忠义、洒脱和乐观。它们承载的故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照亮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让我们被感动着,被温暖着。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让我们一群人可以抱成团的那种精神。
所以,中国人的信仰也许就存在于那些方块字中,存在于那些历经千年仍在那里的黑白碑帖里。
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些饱满的黑色的方块汉字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有一种熟悉感,它好像就在讲述着我们每个人的风度、每个人的精神。我们从这些字当中看到的是一个个中国人,所以,黑白一点都不单调。
那些流传千年的汉字无处不在,遍布于我们今天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门楼和牌匾,讲述着圣贤和孝德的故事;文房四宝和古籍,当你在书房里手抚这些前人的遗爱,仿佛你在跟古人进行着交流。
这些汉字真正是从绚烂回归到平淡,就像夜空中满天的星斗,一直照耀着我们五千年的漫漫历史,让我们心怀博大,生生不息,这就是汉字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