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年末,青年报记者持续关注了大批著名作家作品将在2017年进入公版领域,以及业内对于这可能引发混乱局面的担心。事实上,这乱象果然出现了。
日前有一家出版社未经将《傅雷家书》收入到新业文化经典文库(第一辑)中出版发行,结果被傅雷之子傅敏告上法庭。傅雷作品在2017年去世50年之后进入公版领域,也就是不经过授权就可以出版。这家出版社相中了《傅雷家书》这个香饽饽,以为可以随意拿来使用,不想,却被指违法。
傅敏指出,单独以“傅雷著”作为侵权版《傅雷家书》的作者署名,并未署傅雷妻子朱梅馥名,侵犯了朱梅馥的署名权,也侵犯了傅雷、朱梅馥的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同时,被告出版社还未经许可,使用了英、法文信的译文及外文译注、楼适夷代序、傅聪家信等作品。
在大批名家作品进入公版领域之前,法律界人士就曾经提醒,公版书也并不是随便都能出。比如傅雷作品,傅雷作品虽然进入了公版领域,但是《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傅聪一同完成的作品,傅聪还健在,要使用他的作品,当然要经过授权。
事实上,对于公版图书,法律的保护也只能到这一步了。试想如果一家出版社正确地“使用”了公版图书,没有侵犯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只是在排版上做得很差,用的纸张很低劣,甚至还有一些差错,那法律其实对这些公版图书也没有太多的办法。而这种劣质的公版书,恰恰是人们最大的担心所在。
人们一贯提倡出版社要创新,要出那些能留存得下来的独创性的图书。但这并不是说不可以做公办领域的图书。公版书也可以做成经典,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红楼梦》因为版本和注释权威,版式又非常优美,已经成为公认的最好的《红楼梦》图书。在几百个《红楼梦》版本中能脱颖而出,这是不容易的。还有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那些经典外国名著,虽然各家出版社都在出版,但是因为他们的译本最准确,版式设计最有特色,而为读者所记住。
说到底,还是要看一家出版社有没有出书育人的雄心和责任感。同样是公版书,有责任感的就会出成经典,为原作品锦上添花,没有责任感的,只为自己谋利,那就会变成劣质书,就会让原作品减分,甚至毁了原作品。所以出版商涉足公版图书领域应该慎之又慎,前人的经典作品很脆弱,经不起折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