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 内容
评纪实文学《寻找李文斌》

发布日期:2017-06-22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胡平  浏览次数:
 

  门头沟是抗战老区,邓华、宋时轮、萧克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先后在这里建立平西抗日根据地,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许多闪光的历史遗迹和感天动地的传奇故事。

  李文斌是门头沟安家庄村的农民,曾任村长和校长。抗战全面爆发后积极组织抗日队伍,两次接受共产党八路军收编,任平西游击总队队长,为八路军输送近千兵源。他率队多次痛击日军,消灭日伪汉奸,留下诸多跌宕起伏的抗战传奇。许多在平西战斗过的共产党抗日将士的回忆录中都有对李文斌支队抗战史实的记述。但由于种种原因,李文斌与他的抗战历史被淹没,没有档案,没有完整的记述,却更多地活在民间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有人认为,谈门头沟的抗战,绝绕不过李文斌。

  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理事、门头沟区作协主席马淑琴从2015年起深入采访,下大力气挖掘搜集李文斌抗战群体的抗战史实和感人细节,创作了中篇纪实文学《寻找李文斌》,发表于《中国作家》 201611期。

  我认真阅读了这部作品,很喜欢,看到结尾,很感动,这时,李文斌的形象在我脑子里一下子丰满了,也一下子明白李文斌为什么值得写,马淑琴为什么下这么大功夫写,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有人写。

  这部作品有两种价值,一种是关于历史的,一种是关于人的命运的。

  作品在历史学上是很有价值的,作者无意中介入了一种对历史的全新的也是科学的呈现方式和描述方式。这种方式是史料高于一切,而不是概念高于一切。马淑琴在努力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收集原始资料,加以考证,考察那些“目击者”和史料,让他们本身说话。这样,她研究的主要是个别的、具体的、独特的事件。并不是首先从“普遍规律”出发对待历史,因为实际上,揭示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不是历史学而是哲学的任务。李文斌这个人物,按照普遍规律观察,按照电视剧的想象,不应该是个有产者,不应该仗义疏财,不应该为了抗日卖掉全部家产,一旦加入了八路军就不应该再回到平西,新中国成立后,也不应该被抓起来过,不应该连一官半职都没有,就那么默默地死去。但历史事件就是历史事件,李文斌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过的,他就是这么过来的。马淑琴所做的,就是记录这个个别的、具体的、独特的历史人物李文斌,至于李文斌和其他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不是马淑琴研究和寻找的对象,这样,反而真实地、科学地记录了历史。如果大家都这样记录历史,那么历史哲学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在各种各样的抗战历史事实的综合概括中发现历史的普遍规律,形成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总体印象。这是扎实的历史研究的道路。

  马淑琴所做的工作是很有价值、站得住脚的。作品体现了纪实文学的某种最高价值,足以流传下去。平西人,门头沟人,应该拥有这部历史纪实。当年抗战的时候,平西人是这样保卫这片土地,李文斌等那么多人不怕牺牲性命,难道今天的人连记住历史都做不到吗?

  马淑琴只做客观的写照,写得很实在,文字很干净,没有多余情绪的带入。但读者读时是有思想代入的,人们对李文斌等会充满崇敬的态度,被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所以,作品又是文学的,有价值观的。

  我们许多历史题材正处于急需抢救的状态,因为绝大多数目击者都过世了,带着历史事实过世了。马淑琴在最后时刻采访到李成英等人,李成英也93岁了。马淑琴能把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复原到这么详细的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知下了多少功夫。这里面,许多细节,是小说作家虚构小说时想象不出来的,比如,李文斌当年作为抗日武装首领,是骑毛驴上阵的。卫立煌撤退后,故意丢下一批武器,以另一种方式武装平西地方武装。有些村民捡到了日本人的武器,藏在家里不肯交出来,是为了卖钱,等等。这些细节在作品里是可贵的,你想象不出来,写出来你一看,又觉得非常有道理,所以作品中好的细节总是最能打动人的。作品里关于当年安家庄人怎样搭建草铺,都写得很具体,怎么用谷草、红山草、白山草当材料,怎么一层压一层地往上铺,都很具体,可见作者下了多大功夫。这样,就增加了作品的历史感和鲜明的真实感。

  作为文学作品,关于李文斌的性格形象、人生命运,作者写得也很好,写得不动声色,有时只是点到为止。如李文斌到了部队上,他45岁,要听一个23岁延安来的小伙子在他面前侃侃而谈,谈形势,讲政策,作者写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又不好说什么,这让人能够理解。李文斌那么大功劳,胜利后没有加官晋爵,没档案,没勋章,挨过绑,挨过斗,作者写他什么都不说,很平静,就是回到山村里,当一个普通的农民,平静凄凉地死去。这个人可真是个人物,有钱的时候仗义疏财,全部家产拿出来办学、抗日,走背字的时候一声不吭,归隐山林,好像完全能看懂自己的命运,确实很有思想,是民族的精英。

  作者能把这样一个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的民族精英复活,写出他的大部分事迹,他的性格和命运,是很值得尊敬的,是可以告慰于九泉之下的英雄的,甚至可以说,作者的精神是和这位几乎完全被淹没的英雄的精神相通的。作品不是一本书,不到六万字,有多少写多少,但是很厚重,比许多大厚本的报告文学有分量得多,所以我很喜欢,喜欢李文斌这个人物,也喜欢作者的态度。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