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清华大学板书比赛获赞
【观点】这与人们对艺术气息、工匠精神的向往息息相关
如今的课堂早已被PPT称霸,老师的板书成了稀罕物。近日有媒体报道,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教职工粉笔板书比赛,网友纷纷被老师的粉笔板书惊艳了:“这样的黑板舍不得擦!”
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普及,板书走向PPT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PPT无论是制作流程,还是后期的修改、储存、再利用都便捷省力,还能呈现精彩的多媒体视听效果,教育效果不容小觑。相比之下,板书耗时费力、形式单一,粉笔灰还不利于健康。权衡利弊,板书式微、 PPT独领风骚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为什么清华大学还要举办这么一场粉笔板书比赛?为什么网友仍是赞不绝口呢?
其实,对板书的叫好,跟怀念书信的一些观点不无类似。无论是在黑板上写粉笔字,还是手写书信,都曾是人们的“家常便饭”,是在互联网、电子社交通信技术还未发达之前,人们生活工作的“标配”。很长时间以来,板书对教育工作的贡献不可低估,除此之外,作为教师的独创性产物,板书承载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还是书写者人格气质、精神面貌,更是汉语言文字书写的示范。在板书时代,这些因素在课堂中,通过板书和教学内容一起传达给学生,对他们的影响有时甚至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PPT时代,随着写板书这一独创行为的减少,与之相伴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模式也濒临消失。教师写板书、学生抄写板书作为笔记,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被学生直接拷贝PPT代替,没有写板书、抄写板书的课堂记忆,学生就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对知识加深印象、增进理解。
对板书的赞叹,也与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对艺术气息、工匠精神的向往息息相关。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备受推崇,网友纷纷表示,想像纪录片里的修复师们一样,一辈子就跟一件文物打交道,专心长久地只干一件事。这种对精雕细琢的肯定,对从容的姿态、缓慢的节奏的肯定,从对板书的认同中折射出来,更反衬出艺术气息、工匠精神在当下的稀缺。
板书成为一种艺术,是与教师们为此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分不开的。是否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板书,如今已经不是一个合格教育者的必备考量因素,但是,我们在有了更便捷的工具之后,依然崇尚板书,并不是单纯的守旧或怀旧,而是为着教师的身体力行、育人精神和学生的孜孜不倦、求知精神不应遗忘,亦是对文字的崇敬和对书写的一种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