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兴致驾车过去,结果被告知闭馆。”坐落在江苏盐城市区的中国海盐博物馆,让游客袁女士大失所望。据媒体报道,自2015年以来,这座大型专题博物馆,因为沉降、设备老化、设施陈旧等原因,已经关闭一年半。虽然当地有关部门已在筹备修缮方案,但作为一个有着科普、传承使命的博物馆却不能正常发挥功能,还是让人深感可惜。
之所以觉得可惜,一是博物馆建设往往投入不小,赋闲几乎等于浪费了投入。报道中提到的这座“国”字头的博物馆建成于2008年,可见的数据显示,当时总投资为1 . 9亿元,确实不少。二是相关文物资源处于“雪藏”状态,不能发挥相关功能和价值。笔者查看相关资料,均介绍该博物馆在传承和弘扬海盐文化方面收藏陈列有不少相关文物和资料,并有蜡像、雕塑、沙盘等演示手法,展示海盐文化中的生产生活场景。有这么好的资源,就这么成为“僵尸馆”,当然让人觉得诧异和惋惜。
一般说来,博物馆出现设备老化、设施陈旧等问题,这是正常的。存在问题的博物馆,暂时关闭进行修建、维护,这也是必要的措施,参观者可以理解。但是,从博物馆维护惯例和经验来说,基本上是维护、修缮区域不对外开放,非维护、修缮区域照常对外开放,供市民正常参观游览。在这一点上,经常有维护、修缮项目的故宫博物院无疑是示范案例,从未听说过故宫博物院出现维护关闭一两年的情况。由此看来,或许修缮只是一个小情况,大的情况还是在其他方面,比如管理。
这让笔者想到一些地方不顾实际蜂拥而上建造大剧院、博物馆的情况。比如在某地方县城,人口本来就不多,结果占了很大一片土地,大剧院、体育馆、音乐堂、图书馆联排建过去。也许决策者本是好意,但由于忽视了相关诉求和后续管理的跟进,结果最后大剧院可上演节目少、音乐堂拿来放电影,光有壳没内容,更缺少有专业涵养、训练有素的管理服务人员。有的地方一度埋头发展经济,一朝抬头,猛然发现必须得还一下欠文化的账,于是大刀阔斧起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文化的软硬件设施也不好等量齐观,莽撞“看齐”急步上马,而后暴露出种种问题,就是很深刻的教训。
或许,报道所涉博物馆有难言之处,但其从建成开放,至今只过去区区七八年的时间,博物馆就出现了地砖破损、屋顶漏水、涂料掉落、局部沉降等诸多问题,让人不免大跌眼镜。究竟是设计、建造出了问题呢,还是后续管理不善呢?目前不得而知,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得出结论。但无论是出于哪方面的原因,都需要得到澄清、纠正,或者为后来者留下启发,避免重蹈覆辙。
我们当然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个非典型个案,而深恐别的案例不堪地蔓延。倘以此事引起的媒体报道和公众“围观”,来推动展开相关文化设施的情况普查与缺漏补位,或许能产生一系列的正面反应。固然,一些轰轰烈烈上马、之后门可罗雀的文化设施让人焦虑,一些因“闲”养“懒”而最后造成“烂”的机构让人痛心,若能通过广泛、深入的考察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还算亡羊补牢。最重要的是,从文化建设的“没经验”“吃教训”到“吃一堑长一智”,既然“堑”深,就不能让学费白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