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事业繁荣发展的当下,青年美术领域大有可为。青年艺术家所指的不仅是在美术学院、画院从事创作的人,还有大批的留学生,他们作为职业艺术家活跃在当代艺术的领域,接受政府机构、艺术基金会和商业艺术机构的资助,事实上他们的探索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要关注的对象。
对青年艺术家进行跟踪和关注,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研讨会、创作奖,对他们的美术学习进行公开的、有组织的、阶段性的总结,对青年艺术家而言,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巨大的支持。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往往孕育、迸发于青年时期,如果对他们的创作提供足够的多元包容和激励,建立良性的机制和平台,加上青年美术家的自觉和学养,必将为中国美术发展谱写繁荣的未来。
多数青年艺术家从学校到社会都会经历一个艰难过程,他们既要保持在创作上的个人特色,又要在社会上立足,所以这个时期的青年艺术家非常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指引。青年艺术家刚毕业时与社会接触少,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少,可供展示的平台空间少,社会关注度自然就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参与组织策划了多场涉及不同层次的青年艺术家的活动,出发点在于挖掘扶持青年美术人才。这些活动既针对刚出校门的学生,也针对已走入社会的青年画家。
笔者参与组织的各种青年艺术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创作奖挖掘新秀,比如“许钦松艺术创作奖”关注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这一奖项创办至今,为广大艺术专业毕业生进入专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敲门砖,从2015年开始,“许钦松艺术创作奖”就开始将评选范围从广州美术学院扩展到13所广东省内高校, 2016年开设了网络评选,让广大青年艺术学子都可以参与进来。二是多种形式的群展,比如“粤先锋——广东省中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岭南新轴线——佛山市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等,提名了多位青年艺术家,展出他们各种题材、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对区域青年美术队伍的建设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就展览本身来说,组织可以“更有动态性一点、更有过程感一点”,甚至可以包括对青年的档案、创作状态的呈现。同时提炼展览的主题性,或是类型、画风,或是不同类型的作品所揭示的共同问题,这样针对性更强,能够体现出更为学术的状态。三是促进名家与青年艺术家的交流。笔者与青年艺术家接触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结识联络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家,希望扮演桥梁的作用,在青年艺术家与大家之间牵线搭桥。2014年,笔者在广州南岸至尚美术馆策划了“广东当代中青年艺术展”,在这个展览中,一方面邀请6位广东的年轻艺术家,另一方面为艺术家配置了6位美术史领域的专家进行对话并整理出版。邀请国内当代艺术领域最重要和知名的艺术家、批评家与青年艺术家进行交流,除了艺术知识的讲解之外,还让青年艺术家能够观摩这些知名艺术家是如何创作、思考的。每个老师在讲解时会涉及到与机构合作的经验、做展览的经验、创作作品的经验,他们会把自己的创作经验、创作思路和方法分享给艺术家,这是青年艺术家最需要的。
青年艺术家的推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配套具有学术含量的展览、出版物、研讨会对他们的艺术创作进行深入研究,也需要有一些围绕青年艺术家的新闻热点,吸引更多人关注这一领域,比如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年轻人更为熟悉的媒介来进行互动。此外,笔者还联手一些拍卖行、画廊等艺术机构,推动青年艺术家与市场对接,使得这些青年艺术家有更多的机会被机构和收藏家关注。
知识更新、观念更新并不是一句空话,在这方面,青年人相对而言处在领先地位,他们求知欲强,没有框框与包袱,勇于创造和探索。但是,对于青年艺术家,对于某一种艺术流派的确立和发展,需要理论研究、需要艺术讨论、需要观摩交流、需要是非褒贬。在未来,笔者会继续青年美术这一领域的相关探索,特别是对青年艺术家创作状态和动向的跟踪和关注,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为艺术新生力量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