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茶馆》剧照李春光摄
“一部《茶馆》,半部中国话剧发展史”。1958年3月29日,老舍名作《茶馆》在首都剧场首演。从此,中国话剧舞台上诞生了一部经典。《茶馆》在今年迎来了首演60周年。经典的分量,观众的热捧,让如今这代“《茶馆》人”时刻不敢忘记身上肩负的担子。不仅仅是继承一个经典的剧目,他们始终坚守的是“戏比天大”的艺术初心。
导演焦菊隐、夏淳,复排艺术指导林兆华,复排执行艺术指导杨立新,主演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吴刚、龚丽君、冯远征、兰法庆等。从《茶馆》的主创阵容上就可见传承的意味。近几年来,《茶馆》虽然年年上演,但仍然一票难求。伴随着6月8日至18日此轮演出大幕的拉开,《茶馆》也进入700场倒计时。6月16日,《茶馆》剧组将共聚一堂,庆祝这一珍贵时刻。
梁冠华:挖掘人物身上新的东西
作为王掌柜的扮演者,梁冠华已经是观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茶馆》当家人。忆起十几年前接演这个角色,他开了个玩笑,“当时我跟别人说,《茶馆》里除了女角儿和王利发,其他角色我都敢演。”没想到最后他接演的恰恰是王利发这一角色。梁冠华说这是看着容易演着难,“直到自己演,才知道老先生们在剧中有多么用心良苦,没有生活根本演不出来。”“演了十多年,我觉得这部戏真的要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到现在仍然要去挖掘人物身上新的东西。”
濮存昕:总问自己“演对了吗”?
结束话剧《李白》演出的第二天,濮存昕就开始进入到“常四爷”的状态,作为新版《茶馆》的元老之一,他时刻记着人艺老艺术家郑榕当年对他们接演《茶馆》时说的一句话:“不怕没演好,就怕糟蹋了。”“演了十多年,我仍然觉得要时常面对观众问自己,我演对了吗?我们这一代对《茶馆》的传承是与观众共同创造的,感谢他们这么多年来的参与、宽容与陪伴。我们永远要去完善和进步。”
杨立新:要去寻找人物的根
从1986年进入老版《茶馆》,饰演卖挖耳勺的老人和学生等角色,到新版中接演秦二爷,再到如今不仅担任演员还担纲复排执行艺术指导,杨立新与《茶馆》的缘分已经有三十余年。“秦二爷为什么要上场?”杨立新谈及演出感受时首先抛出了这个问题,他直言自己创作角色是从源头去找的,“演员的工作不是从台词开始的,要去寻找人物的根。知道戏是怎么来的,就知道这个戏要怎么演。”
吴刚:我们是躲在大树下乘凉的人
吴刚扮演的唐铁嘴总是让人忘了他生活中的儒雅形象,可见其角色的魅力。而他把这归功于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前辈们是大树,我们这一辈是躲在大树下乘凉的人。他们把这部戏立得那么高,我们这一辈虽然到目前为止比起他们还有距离,但有责任去传承。我们当年就是靠着老一辈的‘传、帮、带’才有了今天,所以今天我们要把他们传给我们的,再教给年轻人,把《茶馆》一代一代传下去。”
龚丽君: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
“《茶馆》让观众看到经典是什么样的。”作为《茶馆》中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康顺子的扮演者龚丽君表示,演员需要传承,观众也需要传承。“我们为了拉开大幕对得起每一位观众,所以都在剧组里较劲儿地排,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茶馆》里这么多优秀的演员,大家都不敢放松,怕落后,希望自己要演得好。”
冯远征:经典会让人成长
“我们北京人艺的演员很幸运,有机会去演《茶馆》这样的经典,好的剧本是锻炼人的,经典可以造就演员。”松二爷的扮演者冯远征表示,一代一代的青年演员需要这样的经典。“我们这一代演员是跟着《茶馆》一起成长的,从敬畏开始,整个过程都是在学习。这么多年的演出,角色已经化到了我们的心里和血液里。同时成长也需要时间,我们的年轻演员要尽早学习,经典会让人成长。”
兰法庆:从“饰”李三到“是”李三
同样是从老版演出到新版的演员,兰法庆进入《茶馆》剧组已经有28个年头。从最初的李三,到后来的大栓子,此轮演出他又回到了李三这个角色。他坦言,从35岁到63岁,“到了我如今的岁数,对于李三这个角色感觉更得心应手了。随着人的成熟,也争取把角色演得更成熟。一句话来说,对我而言,35岁‘饰’李三,63岁‘是’李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