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修复技术突破让“经典永流传”

发布日期:2018-07-11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浏览次数:
 

  近日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上海电影技术厂首次自主修复的4 K版本《芙蓉镇》和《画魂》接受了观众的检验。据报道,这是上影节自2011年起主导修复经典老片至今,第一次没有选择与国外修复机构合作。

  所谓电影修复,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传统的胶片电影拷贝转移到新胶片或数字载体上,通过修复、降噪、补光、调色等技术,进一步复原甚至优化原片的影音品质。笔者了解到,这是一件极其考验耐心的事,一部1小时50分钟的电影,每秒拍摄24帧就是24幅图,一帧一帧进行修补,相当于要修15万张图。虽然过程艰辛、工程量巨大,但是5年来,上海电影技术厂已完成120多部老电影的修复。

  付出这样的辛劳,意义何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经典,如“1986版”《西游记》是上世纪80年代电视作品中的经典,《芙蓉镇》是上世纪80年代电影作品中的经典,《画魂》是上世纪90年代电影作品中的经典。也正是这些经典,让身处那些时代的人记住了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演员。毋庸置疑,这些影视经典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寄托着人们的回忆,同时也是我国影视艺术发展道路上一个个里程碑、一页页史料,值得永远留存。

  然而当下,那些经典似乎成了“过去式”。除了《西游记》等特例,不仅在银幕、荧屏上几乎看不到昔日的经典作品,即便有些影像资料可以在网络播放平台上找到,但声音、画面品质普遍偏低,十分影响观众欣赏,许多经典之处也因质量上的残缺而抹杀了。上世纪乃至本世纪初,影视制作和拷贝技术有限,随着岁月的流逝,经典作品难免黯然失色,比如,电影胶片的寿命有限,尽管一部电影作为艺术堪当百年经典,胶片却未必撑得到百年,有些胶片还可以勉强放映,但有些就变成了一块“砖”,彻底报废了。

  实现更多经典老片的修复,是让经典永流传成为可能的关键一环。电影修复事业在我国实现新突破,让我们看到长久保存影视经典的希望,它的巨大意义在于,延长了经典影视作品物理载体的使用寿命,让过去的经典活在当下,留住了时代印记,贯通了几代人的视听体验。尽管电影修复的难度很大,从业者的工作十分艰辛,但对这项事业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十分值得。

  电影修复事业在我国实现新突破,也启迪我们更好地保存其他经典,比如及时采用修复技术还原影像、声音作品以及书画艺术品等。时代呼唤经典,大众需要经典。我们在铸造新经典的同时,应不忘传承以往的经典。只有这样,经典才能花开不败、永葆青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