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协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姜昆展示了一张他1977年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调到北京中央广播说唱团时拍摄的合影,“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亲自去兵团接我,大家找找看,侯先生在哪?”姜昆指给大家,侯宝林在后排站着,“本来德高望重的侯先生应该坐在最中间。”侯宝林对大家说,希望姜昆坐在最重要的位置,让他记住这一天,以后更好地为大家表演相声。这一年侯宝林60岁,姜昆26岁,姜昆永远忘不了这段经历。“我们的艺术、我们对艺术的尊重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8月24日,中国文联主办的“崇德尚艺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来到山东济南,摄影家、“野性中国”创办人奚志农,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和姜昆共同为当地文艺工作者讲述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追求。
奚志农是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家,30年来,他拍摄了大量野生动物照片,滇金丝猴、藏羚羊、绿孔雀……奚志农曾作为摄影助理跟着拍摄组去拍野生鸟类,他们拍到了黑颈鹤起飞的远景画面,但拍不到近景,于是拍摄组借了个黑颈鹤的标本,对着标本完成了拍摄。困惑之后,奚志农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拍摄自由飞翔的鸟儿。奚志农不仅兑现了当时的承诺,他还以自己的力量做了很多与艺术创作同样有意义的事,那就是以影像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1995年,他听说一片生存着200多只滇金丝猴和其他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原始森林要被砍伐,四处求助无果,不得不给有关部门写信,并把记者带到了那片要被砍伐的森林。新闻播出,在有关方面的重视下,森林终于保住了。这次经历,让奚志农认识到影像的力量,也让他意识到文艺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孙晓云将自己称为“书写的实践者”。从事书法创作近60年,孙晓云说自己“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书法艺术的传承”。“书法工作者是为所有中国人和世界喜欢汉字的人服务的。”孙晓云一直抱着这样的信念,“我把每次展览和签名售书都当成是向人民汇报,接受人民检阅,了解人民的诉求。”
孙晓云的作品《书法有法》出版后大受欢迎,每次签售活动,她都会用毛笔在书上虔诚地写下读者和自己的名字。孙晓云说:“我希望能跟读者做一种基于书写的独特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孙晓云回忆,最多的一次她签了4000册,五个半小时,签到“右臂肌腱损伤”。她风趣地说:“后来写别的字没事,一写到自己的名字就疼。”这些年来,孙晓云也致力于为社区、学校、农村、军营等写春联、送福字,“有求必应,有需必写”。
基层是很多文艺工作者坚守的阵地。多年来,姜昆致力于在基层演出,他下过农村、去过工地,2005年,姜昆给有关部门写信,希望能设立一个送欢乐的常态活动,鼓励文艺工作者自愿且不计报酬地为基层大众演出,当时设想每月举办一次,有关部门批准了姜昆的请求,拨发专项资金支持。“2005年至今,各类送欢乐活动一直在进行,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参与者遍及各级文联、文艺家协会和各艺术门类。”
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杨珀在现场听了三位艺术家的宣讲后,向记者谈起自己的感受:“我从事鼓曲艺术四十多年了,尊重艺术,尊重观众,是老一辈艺人传下来的优良传统。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沉下心来创作和表演,是文艺工作者一生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