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清晨,微风轻拂,新首钢园区北区的地标性景点秀池波光粼粼,三号高炉映于水面庄严静默的倒影被灵动轻盈的舞者身影打破,搅动一池秋水——秀池长堤上国标舞者姿态柔美,身影缠绵;围绕着“九龙头”影壁起舞的“汉代舞俑”长袖飘逸,婀娜曼妙;沿着秀池园林景观栈道,一群现代舞者借助海绵质地的“舞耀东方”四个字的偏旁部首装置即兴起舞,且行且舞。观众跟着舞者,即走即观中,舞者与观者边界渐渐模糊甚至消失,一起融入了环境,也构成了环境……在这厚重如斯,见证着中国冶金工业发展、镌刻着工业时代烙印的百年首钢园区空间中,肢体的柔性与钢铁的坚硬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这一刻舞蹈艺术改变着古老工业遗址景观的肌理,也凸显着后工业时代多元开放的文化品格。
这是9月1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节“9·15”系列活动中环境舞蹈展演的一幕。展演现场,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协名誉主席白淑湘,以及罗斌、梁捷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中国文联机关各部室、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直属单位负责人与观众一起参与其中,感受走出剧场、跨出舞台不一样的舞蹈和别具匠心的文化观照。
虽然在今天的中国,无处不在的“广场舞大妈”让人感觉似乎只要有广场就有舞蹈,但真正的专业舞蹈仍是小众的、往往要在剧场才能欣赏到的“精英艺术”。而“环境舞蹈”是相对于“剧场舞蹈”而言的。在剧场艺术兴盛的当下,舞蹈家突破剧场限制,将表演场地拓展至户外,通过肢体表现对环境、建筑、自然或城市空间的感知,挖掘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这也客观上让“精英艺术”接上地气走近大众。而首钢园区是近现代中国工业发展的见证和代表,园区内的历史文脉、工业遗存、山水生态,形成独特的文化地标。本届中国舞蹈节“9·15”系列活动选取这一特殊空间,以“环境舞蹈”开篇,不仅要取其谐音满足大众“就要舞”的需求,更渴望启发创作,舞出创意,舞出文化。
“当下国际比较流行的舞台或表演艺术的观演方式是浸入式的,环境舞蹈的创作理念与形态对中国舞蹈界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前缺少这样的工作平台,我们希望以新方式寻求新发现。”活动总策划、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表示,此次与首钢园区合作,充分利用首钢旧址的地缘环境优势,做创意与实验性环境舞蹈艺术尝试,是其长期专注的舞蹈生态学理念的一个落实,也是引领舞蹈创作的新探索,因为业界并没有确定的“环境舞蹈”概念。让舞者走出剧场在现实环境中起舞,一方面让创作者在环境的不确定性、内容的丰富性、未知的挑战性中探索舞蹈创作的无限可能,同时实现浸入式的观演关系,让观者在可以静观、互动、参与等各种观演方式中,感受不同的舞蹈内涵与认知。罗斌表示,除了《环境即兴》《俑2》《半影》《撞》等环境舞蹈作品,本次舞蹈展演还包括百姓健康舞和街舞精品两大板块,共集结来自全国十余个地区的30余支舞蹈团队,是期待各舞种互视促进,对大众舞蹈与专业舞蹈的同步提升与广泛推广有所助益,也为未来与首钢合作打造中国国际舞蹈节乃至艺术节“试水”。
“舞蹈本身魅力就在于肢体,但除了肢体以外还能怎么样?”环境舞蹈展演作品《环境即兴》的编导李超在创作中常常如是自问,而此次展演给予的独特空间成为他实现自己舞蹈实验的绝佳演练场,他直言这种尝试特别适合现代舞的自由表达,并给予其未来创作诸多启发。“人们往往说看不懂现代舞,因为大家习惯了讲故事,当现代舞与道具、装置和环境有联系后,这种结合让观众因好奇而格外关注,又因道具、装置和环境的功能性而相对具象,观众便会在抽象的肢体中看到表达,从而获得更多感悟,一定程度上解除看不懂的疑惑,虽然舞蹈的初衷并非是让观众看得懂。”
首钢集团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商中心副主任苗芳介绍,背倚石景山,占地面积2 . 91平方公里的新首钢园区北区正在以2022冬奥广场及场馆建设为契机实现老工业遗址华丽转身,通过空间更新、产业转型、文化复兴等努力实现“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复兴新地标”的发展愿景。此次合作正满足了园区引进独具特色、激活工业文化遗存的文化IP的期待,也为未来双方战略性合作提供了方向和信心。“环境舞蹈给了我们诸多启发,让我们在惊喜中获得新的认识,艺术不一定是大家聚在一个‘盒子’里才可以完成,也并非装在‘盒子’里才是高雅艺术,可能打破和走出‘盒子’,就会有更多人接纳、欣赏它,让高雅艺术走近群众,逐步提高国民的艺术欣赏力。同时,对于未来首钢园区打造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高端艺术平台,形成国际交流文化传播高地的追求具有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