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创新培训方式服务新文艺群体

发布日期:2018-11-27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傅亦轩  浏览次数:
 

  近些年来,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

  中国文联党组对于做好新文艺群体工作高度重视,在《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中对做好新文艺群体工作做出具体要求和部署,在联络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具体安排。其中,以培训为平台和抓手做好新文艺群体(组织)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办好培训班,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先后在北京、江苏、广东、重庆、新疆、江西、海南、福建等地开展调研,深入了解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基本情况,了解来自新文艺群体的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对加强自身研修培训教育交流的真实需求和具体要求,以准确把握新时代全国新文艺群体基本情况、心理状态、思想状况与内在要求,进一步提升针对新文艺群体开展研修交流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长效性和在文联层面上组织工作的协同性。2017年10月25日,为期两周的中国文联首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研班在京开班。今年4月,举办了第二期新文艺群体高研班。两期班精准定位于“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这一特定群体,确立了“思想引领,跨界研修”的工作目标与思路,不断提升理念教育与跨界研修的手段方法模式,为文联加强对新文艺群体的联络服务、延伸工作手臂提供了有效参考。

  10月26日至11月13日,中国文联第三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在京成功举办。学员包括自由编剧导演、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网络文学作家等新文艺群体优秀人才43名,平均年龄39岁,包括汉、回、藏、苗、朝鲜、满、瑶7个民族,涵盖影视、音乐、戏剧、美术、民间文艺、曲艺、摄影、舞蹈、杂技以及策展、网络文学11个艺术领域。本期研修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研修主题,着力在体现“创新”和“跨界”方面下了一番工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思想引领。今年召开的全国文联培训工作会议要求,文艺人才教育培训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培训的主线和核心内容,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用新思想指导文艺新实践。为贯彻中央和文联党组精神,研修班在加强思想引领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一是引领学员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准确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带着使命学、带着责任学、带着感情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二是组织全体学员召开十九大精神学习扩大交流会,引领全体学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自身实际,畅谈学习体会感受;三是在培训期间印制中国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教材,引领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学习党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导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其次,健全遴选机制。新文艺群体班是文艺研修院所有班次中唯一向社会公开招生的班次。前后三期班在网上公布招生通知后,总阅读量冲到了6万余次,报名近千人,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第三期新文艺群体班为体现选拔的权威性,展现新文艺群体的特点,在选拔上下了一番功夫:一是体现拔尖人才的高端定位。拔尖即意味着实力突出,我们在选拔上设立了硬指标,结合被选拔学员所获的全国性的文艺奖项,作品的点击量、好评度,是否被国博、中国美术馆等权威机构收藏等指标综合考量。二是严格遵循新文艺群体的定义与内涵来选拔,即不隶属于国家财政拨款主办的专业文艺院团、单位的各艺术领域优秀创作人才。三是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建立了三层评审机制,从资格审查到专业评审,由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代表、研修院特聘导师代表、校友代表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层层审核和把关,择优录取。四是兼顾平衡。作为大跨界的班次,为了相对公平、结构均衡,我们在资质审核通过的人中分成视觉、舞台、叙事三大艺术门类,给出建议入选人数,从而达到相对的均衡。

  第三,坚持跨界融合。跨界研修,是文艺研修院所有班次的一个重要特点和理念。它以现代培训理念为指导,以通识教育和共识教育为重点来精心设计课程。本次新文艺群体班更加注重在跨界基础上的融合创新:一是坚持名师导引。我们安排了十二场名家大师的专题授课,涉及网络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民间文艺等不同艺术领域,着力提高学员艺术创作的眼界和眼光、格局与胸怀,使学员在不同艺术领域相互借鉴、融会贯通。二是创新设立了经典解剖室,通过不同领域的学员以多种方法和形式解析经典,推动学员之间的跨领域交流和学习,从而打破创作者的自我沉醉的思维惯性,使其养成站在受众角度去想问题的习惯,思考如何用更新的形式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作品,真正地做到跨界汲取营养、解决创作瓶颈问题。三是坚持一以贯之。跨界并不是各艺术门类课程的简单罗列,跨界的目标目的在融合与创新。课程设计紧扣主题,体现创新与融合。每一位名师的授课,虽然各自关注的内容和专业不同,但主题却是一以贯之——关注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弘扬,关注不同艺术之间的相互印证、互相借鉴。

  第四,创新教学模式。大家普遍反映,培训班围绕主题设计内容,不同板块各成体系,内容丰富而不单调,课程多样而不呆板,效果很好。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式课堂授课和现场教学等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使学员更为深入地体验体悟艺术创作背后的规律和原理,了解到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既提高了新文艺群体学员的艺术修养和理论素养,又使学员们了解把握了新时代文艺的发展态势,切合了当下培训提高能力的实际。21天的研修培训,对许多学员来说,是多年艺术创作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充电。在课上课下,研修班积极为学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学员内部交流、作品展示,共创集体节目,促使学员分享创作心得和艺术感悟,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在培训中,大家展现出了“新文艺群体”这一特定群体积极向上、虚心好学、严谨守纪、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文艺工作者的良好素养和精神追求,达到了增强文化修养、提升创作能力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将建立健全新文艺群体研修培训模式和体系,力求在文艺界做出品牌和影响。比如,深入研究新文艺群体特点,统筹考虑组织、行业和学员三个层次的需求,设计具有文联特色、适合新文艺群体特点的培训课程,把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中;创新学员选拔机制,广泛面向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择优选拔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开展集中研修;开展新文艺群体校友的后续延伸服务,建立符合新文艺群体特点的延伸服务长效机制与监督机制,力争出作品、出人才,以培训为服务平台和抓手,把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凝聚在文联周围,团结引导新文艺群体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生力量。

  (傅亦轩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