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国各民族文艺发展进步,服务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大局,10月22日至28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主办的“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在新疆乌鲁木齐圆满举办。
培训班以“新时代民族文艺评论新发展的路径与方法”为主题,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邀请了仲呈祥、张德祥、白建春、谢柏梁、刘琼、田卫疆等全国知名专家授课,来自全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50名文艺评论人才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班在新疆地区招收学员31名,通过全国推荐和社会申报方式在其他省市区择优遴选学员19名。学员包含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满族、土家族、东乡族等多个民族,平均年龄42岁,涉及文学影视、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多个研究领域。
本次培训班注重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浓厚氛围。
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17年6月成立,在新疆举办“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 ,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的一项具体举措,体现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对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这一全国各文艺评论家协会大家庭中新成员的关心、爱护和支持。通过多措并举,整个班级营造出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族团结的和谐可喜氛围。新疆的学员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敢于打破顾虑,请来这么多好老师,把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培训班办到了家门口,这是文化援疆的具体表现,我们感到眼界宽了,腰杆硬了,底气足了! ”在结业式上,学员自发给主办方赠送一幅带有全体学员签名、采用新疆特有的具有古老历史的桑皮纸书写的书法作品《民族团结一家亲》。
培训班突出针对性,把民族文艺评论行业担当意识融进课堂。
为了使参训学员能够站在新时代这一历史高度,重新认识民族文艺评论的地位、作用和担当,本次培训班在课程设计和师资筹备方面,重点突出了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离不开全国各民族文艺的繁荣与昌盛等课题进行教学研讨。六位授课专家分别就《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生命线上的花朵——民族文艺创作及其批评的内在灵魂和本质规定》《民族、地域和书写》《如何写好民族文艺评论》《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 《新疆历史专题讲座》等课题进行专题辅导,引导学员立足于实现民族文艺复兴,推动文艺创作、强化文艺理论基础研究、开展评论评介等不同角度深入开展研讨,共同商讨推动新时代民族文艺评论新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有的学员认为:“专家的讲课既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同时又有鲜活的案例剖析,听起来丝毫不感到空洞枯燥,而是有的放矢,有很强的针对性。授课专家用自己的个性语言和独特思考来解读阐发新时代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使得理解更加深刻,认识更加清晰。 ”有的学员表示:“专家的讲课内容仿佛为我量身定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让我感到豁然开朗。之前我做课题时遇到难题卡了壳,没想到在这个班上柳暗花明、迎刃而解。 ”学员们普遍认为,通过培训班的集中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大家为实现全国各民族文艺评论百花齐放、共同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培训班还特别注重实效性,创新多民族融合培训模式。
为了充实课堂教学的单一性,根据新疆历史悠久、多民族汇集、民族文艺独特而灿烂这一实际,培训班精心设计了现场教学内容。在组织学员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现场考察巧夺天工的“坎儿井”和唐安西都护府最早治所“交河故城”后,邀请新疆社科院田卫疆教授到吐鲁番博物馆现场开展专题讲座,使学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替中,真切感受西域文明在时间的长河里辗转迁移的辉煌历程,见证了新疆地区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印迹。为了加强学员之间的思维碰撞,培训中安排各小组长各司其职,带领本组学员充分开展研讨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结业式上,各组学员代表走向台前,利用15分钟时间汇报各组成果,在互学互鉴中提高了学习成效。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各族学员通过自编自演的形式,交流了“新疆妈妈”“麦西来普”“蒙古族短调”“新疆民歌两只小山羊”“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等各具民族风情的文艺节目,既丰富了学员们的学习生活,又增进了各族兄弟姐妹间的交流和友谊。主办方及时捕捉并记录下培训期间的精彩瞬间,制作成视频于结业式上播放。大家一致认为,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授课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既有专业的理论教学,又有鲜活的现场观摩,还有思想激荡的学术交流与活泼精彩的民族文艺表演,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全新地提升了大家的能力与水平。
通过一周时间的学习培训和研讨交流,圆满实现了培训预期目标,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建疆方略,促进新疆文艺评论工作繁荣发展。此次把“全国民族文艺人才培训班”放在新疆举办,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充分肯定。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任华看望了授课专家和会务人员,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新生,自治区文明办主任杨胜江等分别出席开班和结业式。张新生认为,“在新疆举办‘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 ,体现出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对民族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加快新疆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提高质量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是充分发挥新时代民族文艺评论的独特作用,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家有责任、有义务运用评论的形式来审视和挖掘改革开放40年来伟大文明成果中蕴含着的诸多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元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授课中引导大家,“白寿彝的《中国通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这样的作品说明了,各民族都能做出贡献,各民族之间没有高下之分,没有大小之分,没有多数与少数之分,每个民族的文明的价值都是独有的,都是不可取代的,都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每一颗石榴籽才可以平等地、和谐地、紧紧地抱在一起,形成中华民族命运的共同体。 ”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袁凤梅谈道,“文化的融合已经是国家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整个社会的历史发展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想进一步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进一步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融入到中华文化大家庭当中,就像每一条河流终要汇流到大海里去。 ”学员们充分认识到,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的繁荣昌盛,文艺的繁荣昌盛需要进一步提升文艺评论的质量、水平和效率;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勇立时代发展潮头,从各民族文艺思想精华中汲取营养、更新思维,推陈出新、砥砺前行。
三是激励文艺评论工作者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为筑就新时代文艺高峰贡献力量。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崇德向善、从艺做人提出的一系列明确要求和期望,参训学员深有感触。山西孝义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中心副主任梁静深切地谈到,“在基层从事文艺评论工作非常受限制,能够写到今天,是因为我把文艺评论当作信仰一般对待,有时甚至会有郁郁独行的悲壮感;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收获非常大,在知识上、思路上、事业上都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和更高的标准,极大地增强了写好文艺评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学院讲师刘长星深情地说,“在参观吐鲁番博物馆时,两位新疆老艺人主动热情的文艺表演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他们所表现出收放自如的艺术自信、全身心投入的艺术情怀、倾情奉献的艺术追求给我上了一堂什么是艺术,什么叫好的评论家的生动之课,极大地提升了我做好文艺评论工作的思想境界。 ”乌苏工业园区纪工委书记黄俊立认为,“无论是纪委书记,还是文艺评论工作者,都要像啄木鸟一样勇于担当和敢于作为,勇敢地啄出我们森林里的虫子,推动和引导民族文艺创作健康发展。 ”
在中宣部大力支持和中国文联直接领导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新疆地区和全国各民族文艺事业发展。在协会现有1500余名个人会员中,民族会员已达百余人。2015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了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促进了各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交流。依托中国文艺评论(内蒙古)基地,连续两年举办民族文艺论坛,引导艺术家走出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简单表现,深入挖掘民族精神内核,总结我国民族文艺发展中的积极探索和成果经验,努力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今年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及时吸收新成立的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为团体会员,并成立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慰问演出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