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在想,诗为何物,数千年来,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么多人为之心驰神荡,迷念不已。不管是为工为农,从军作贾,乃至为宦作宰,贵为帝王,他们都要拣笔写下一种叫做“诗”的文字。我想,“诗”这种文体的特点大约有:它文字精约、凝练,无论长短,都可卓然成篇,成一完整艺术品;它是灵动的、自由的,思绪可以纵横穿越,不受限制;它是象征的,它可以言在此意亦在此,也可以言在此意不在此,也就是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更重要的,“诗”是最能体现“言为心声”这一精义的,它的每一个字都发自肺腑,每一首诗都是诗人灵魂的外化,读诗就是读诗人之心,读诗人本人……而几乎所有人都有表达自我的欲求,那么“诗”这一文体便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
以上这点浅见,我也是有感而发。因为我拿到了即将付梓的厚厚一叠《孙霄兵诗选》,我感到好奇,作者几十年来在政务之暇,竟有这么多优秀诗作诞生于笔端,确实让人感到惊奇,而且我知道,他还写有比这多得多的旧体诗词,水平都属上乘,另外还有文学论著出版。孙霄兵曾是1977级的北京大学中文系高才生,他是一个有深厚感情和独立思考的人。他要忠实于自己的感情与思想,也要不断检验自己的感情与思想。于是有了这么多长歌短吟,有了这些美丽的描述与想象。应该说,孙霄兵的新体诗——其中的优秀之作就是放入国内任何一本高规格的诗歌选本都不会显得逊色。他的诗比较深刻地、多方面地表达了他对世界、人生与情感的体认,形象感比较强;从中也可以看出,他总在追求表达的独特性。他的诗作当中有两首长诗,如浩荡江流,洪波涌起,又如大海一角,汪洋恣肆,无论从结构到词采,无论从立意到意象的设置都是接近完美的,浑厚、大气、华美。
长诗之一,《大海和它的月光》写得舒展、朦胧而优美。正如副题所示,它写的是“甲子仲秋棒棰岛夜泳记”。在大连棒棰岛这一旅游胜地游泳,而且是在夜里,所见海上的情景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大概有苏东坡夜游赤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般的感觉,所以他能任想象飞翔,把大海、天空、人类、历史神游一遍,并纵情歌唱,抒发自己的感怀。他一开始就设置这样的疑问:“如果一开始就是语词为什么沉默为金/如果海风吹透了肌肤灵魂又怎能平静”,或许他尽管知道“太初有言”,却也信奉“沉默是金”,但到了这里,到了此刻,他也要打破“沉默”了。言外之意,“沉默”者是有目的的,而“我”只想还原为“人”。随后又写到夜泳:“蓝白的湾流正在暮色里升起/汹涌迸散的水沫飞扑上颅顶。”这样的开端就是大气包举、俯视万物的气势。描写海景也十分准确:“绵延的沙滩洒落的生灵/一道道清冽水把砂线舔舐干净……”同时,处处流注着诗人自己的思绪:“碧绿的礁石倏忽间白发淋淋/上一次浪潮的纤夫下一次浪潮的看客/怎样窥破瞬间的布景幕后的长存……”万物背后都有奥妙,“有什么,如爱情小小的手掌/于苍茫中紧握住碎裂的心”,于此结束第一部分,为后来的想象敞开了大门。随后,作者在眼前景与历史风云之间翱翔,不仅想到了海洋与人类近代文明的关系,甚至想到了人类诞生之初的情形:“亿年前的月下半鱼半兽的两栖类/湿漉漉地登岸哗啦啦将水珠抖散……”在这美丽的月夜,诗人更想到人类对真与美的追求:“刚刚发蓝的空气土地涂满了水彩/蕨叶挂满清亮的露滴裸子树顶出雪线/桃金娘和罂粟花匍匐向太阳顶礼……”他自然还会想到一百多年前发生在大连附近水域的海战:“不安的亡灵水下正金铁交鸣/千秋萦心的战争百年一梦的和平/环太平洋之灯环太平洋之城。”最后是回到水月交光、人天合一之境:“瞬间是光明把海与身一脉贯通/经络的静电悄悄地逝去/百会涌泉穴将空明吸拢”。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才气足以调度海天、明月、历史,奏出了一曲和谐而雄浑的交响乐章。
长诗《鹈鹕鸟的复活》,这首杰作大约来源于作者读汤因比《历史研究》中引用的一个传说:“中世纪寓言,小鹈鹕反叛双亲,被公鸟杀死。三天后,母亲用自己的鲜血喂养小鹈鹕,使它们复活。”作者抓住这一题材铺展出一首长诗,我们不禁要赞叹他感觉的敏锐和选材的颖异。这首长诗当然不仅仅是写鹈鹕鸟的故事,它在作者心目中的寓意我们也不清楚,但联想到中国近百年、近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我们读到这首诗怎么会不怦然心动。这也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全诗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第一歌:众鹈鹕合唱:前生”,描绘了鹈鹕家族的发展历程,那是在一个险恶的环境下生存、发展起来的种族:“自从那亿万次亿万次/狂风把海浪恶狠狠地摔到礁石上/自从闪电一步跨过这苍茫的星球/狰狞的图案闪耀伸出恐怖的手掌……”“第二歌:公鹈鹕之歌:梦醒”,写种族遭遇侵犯、面临危机:“那夜半我们恐怖而醒/空中悬停着一只只怪鸟/硕大的角喙锋锐的利爪/漂亮的衣裳桀桀的鸣叫”……“第三歌:小鹈鹕之歌:反叛”:“失去了童年失去了天真/没有了舞台没有了爱情/只有孤独的体验抑郁的痛苦……历史被埋葬文化被割断/谁来繁衍这庞大的种群”。“第四歌:老鹈鹕之歌:杀戮”:“尸体堆向血红的夕阳/絮语跨越海浪星空依旧明朗”;接下来是“第五歌:母鹈鹕之歌:血泊”和“第六歌:小鹈鹕之歌:新生”。诗歌演绎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完全可以据此改编成舞台剧,情节曲折,感情悲怆,母爱伟大——我们很自然地把母鹈鹕想象为祖国,此作可谓意味深长。
这本集子里的诗,是从孙霄兵已出版的几本诗集里精选出来的,每一首相对独立而完整,也在情感表达与思想探索上有独到之处。大致分为三辑。第一辑大约是对世界的发现。一首短短的《百慕大三角》饶有意味:“一切风帆都会垂落/一切呼唤都没有回波/一切解释都是假说/一切探索都没有结果”,不仅对于所写对象有很强的概括,而且引起人诸多联想:自然界有此现象,人类社会未必不是如此。《泰山挑夫》充满对于人的尊重和对于劳动的赞美;《上山人》讴歌革命先行者的勇敢探索,写得十分荡气回肠;《悬崖》里更突出“人”的高大形象《废墟》大约是写圆明园,作者说“碎骨斑斓/再没有力量挽救/一个灵魂腐烂的世界”,令人警醒,但结尾似乎仍寄予希望:“皮肤上一块隐隐作痛的青记/留在这里/却只有暗褐色的小路/流向了远方”……比喻是贴切生动的。第二辑更多侧重自我的发现。这里既有直抒胸臆之作,也有托物言志之篇。《曾经》末尾二句:“如果谁要换去我的自由用金钱权力王冠/我会说不除非用我的血我的头”,令人肃然起敬,也可以让人得以理解他为什么一直热爱诗歌写作的原因吧。第三辑收集的是爱情诗作,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心恋对象的一往情深,但一曲《致欧罗巴的少女》写的却是对于异域少女的美妙感受,写得那么迷离惝恍;《双子星》对于爱的遐想也颇动人:“当我俩相挽着向人间微笑/会有一双小儿女在橄榄树下说/看那是美丽善良的双子星”;《窗下》,不过短短八行,看起来很平淡,但让人“淡中思味”,也仿佛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尤其像《空中灵魂》这样一种奇妙的想象,让人一读难忘:“夜晚我散步在人行道上/透过树梢和楼影/蓦地看见自己的灵魂/如一只黑色的大鸟/高高地在空中飞翔/遥遥的灵魂/看着我……”“空中的灵魂是在告诉我,肉体行走在世界上/心却永远要飞扬……”
好一个“心却永远要飞扬”,这恰好是对孙霄兵几十年始终不渝地坚持诗歌写作,孜孜以求地追求和探索诗美的最好回答,因为诗歌可以让他超越一切凡俗,让灵魂从种种限制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让心灵永葆青春和活力,让他的精神世界永远充满缤纷的想象与向往。一句话,诗是他灵魂的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