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关乎国民素质、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养国家民族文化自信,是一个润物无声的漫长过程,又是一个想要由大变强的国家必须完成的过程。其中,阅读对于提高文化自信,尤其是形成深刻而持久的文化自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热情向往和共同努力,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民阅读意识得以加强、中国文化传承更加接地气,这背后,正是软实力的提升和彰显。随着全民阅读的实效推进,涉及到了很多系统性、深层次的问题,诸如相关政策甚至法律的完善与落实、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社会资源的协调配合、不同领域特别是教育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对接等。
在当今时代,倡导怎样的全民阅读?如何建构书香社会?如何发挥阅读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都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时间不长,经验有待积累。目前,全民阅读缺乏专业指导,缺少社会阅读氛围,阅读数量、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全民阅读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组织和操作、评价和考核没有得到系统的整合;全民阅读的影响力以及活动的创新还有待加强,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国家层面的行动规范与要求,具体工作缺乏公开环节,全民阅读因经费不足,发展不均衡。
公共图书馆新书很少,利用率较低。图书馆建设是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阵地,图书馆的布局和藏书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民营实体书店“关停转”现象丛生,生存面临重重困难。民营实体书店是国有书店的重要补充,它们的广泛存在、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是推进全民阅读的有效途径。当前,民营实体书店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倒闭风潮正在涌现,好的社科人文书店已所剩无几,如果再不持续采取政策扶持,后果将是无法弥补的。
重点阅读人群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高校学生、青少年是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只有在少年时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可能在成年后保持阅读习惯,目前,高等院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阅读量小、功利性强、通俗化、快餐化、重网络阅读、轻纸质阅读等现象普遍存在。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中,尚未设立关于阅读方法和阅读实践的教学课程。目前仅有的一些阅读教学,还只是依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中小学开设阅读课,从小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基础工程。
为此,建议建立国家阅读节日。把全民阅读上升到关系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将阅读问题列为国家重要议题,在财政经费上提供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建议设立国家阅读基金或国家阅读专项资金,用于全民阅读相关工作。使全社会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制定学校、社区和城镇的图书馆建设标准,对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环境设施、图书数量、服务质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是否达标,由独立的评审机构认定。同时,倡导和鼓励各级各类教育、文化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扶持和帮助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建设图书馆、图书室等公共读书场所。
推行“公共图书馆+学校+家庭阅读”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学校、书店等公共资源的作用,来推进“家庭阅读”,弥补家庭藏书量有限、儿童阅读面窄、父母阅读量小等问题。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之间建立流动借阅服务制度,学校图书馆可以定期调查儿童和家庭的阅读情况,制定可持续的家庭阅读计划。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巨大藏书量也可作为学校图书馆的补充,建立流动借阅服务协议,让藏书“活”起来,真正成为儿童和家庭的精神食粮。
支持实体书店设立公共阅读场所。对于质量高、经营好的、具有城市地标作用的民营实体书店,在房租方面给予补贴,简化其中程序,落实扶持政策,确保达到真扶持的目的。建议为实体书店提供无息贷款,以支持实体书店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好书店温暖一座城市,一片书香提升整个民族的素养,建议国家进一步扩大实体书店奖励和支持范围,带动更多省市县出台地方扶持政策,尽早实现实体书店扶持资金全覆盖,像精准扶贫一样给予实体书店这片城市“精神绿地”更多的关注和扶持,为老百姓提供更丰富的公共阅读场所。
加大投入建设农家书屋,推进美丽乡村进程。开展图书下乡、文化共享,满足农民群众求知增收致富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解决看书难的问题,发挥建设美丽乡村、培育文明乡风的良好推动作用。
(高阿莉全国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