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导演陈可辛用iPhone拍了名为《三分钟》的微电影,让许多网友一边感动,一边感叹自己在生活中三分钟什么都做不了,这说明优秀的微电影时长虽短,观众的精神活动却很丰富,同时题材虽小,传播却能很快捷很广泛。近日,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指导,泰州市人民政府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的2018“大美泰州”新媒体电影产业发展论坛上,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了微电影应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差异化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影协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微电影是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运动,因为它让人实现自己的影像梦想,满足了精神需求。饶曙光指出,微电影就是文艺轻骑兵。他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电影领域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如果更多的电影是视觉轰炸的大片,那么广大人民群众差异化的文化需求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微电影作为电影领域的文艺轻骑兵,能够及时地迅速地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从去年到今年的院线电影票房分布能够佐证观众已经具有了差异化需求。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俞剑红提示观众,谈论票房时不要只注意量的变化,还要看到质的改变。他说:“从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可以看到,好莱坞依靠视觉奇观的商业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冲击力影响力有很大的下降,像《变形金刚5》,放映之前被认为票房25亿以上,最后票房不到15亿;《星球大战8》只有两三个亿,照以前来看不可思议;香港追求极致娱乐的一些电影票房也不理想。反观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泰国电影《天才枪手》都取得很好的票房,国内出品的《二十二》《冈仁波齐》等纪录片表现也很抢眼,今年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票房已突破四个多亿,并且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这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可能要进入多元化发展格局,改变了好莱坞电影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国产商业类型片不断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院线公司和发行公司。”
微电影要差异化发展还有一大原因是出品方的诉求不同。许多专家都同意,微电影基本有三大制作需求,即各级地方政府宣传经济、文化,企业宣传产品,大学生和专业领域的创作。据国家网信办统计,全国已经有上百个微电影活动,主题丰富多样。据了解,每年有相当一部分的微电影作品是在由政府支持指导的展映平台上播出。饶曙光表示,中国影协会支持那些有特色、有创意,跟本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人才培养相关的微电影活动。他举例四川盐亭主打女性主题的微电影节,从女性的角度来关照人生、社会、国家的发展;还有河南的“根亲中国”,“因为中国很多姓氏都要上溯到河南,这个主题能够在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在凝聚人们的精神力量、情感纽带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再比如“微影·我们”微电影大赛设立了“大美泰州”竞赛单元,定位于与
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关联,挖掘人文积淀、注重人才的培养。为适应差异化的微电影生存发展,饶曙光进一步指出,要建立差异化的微电影评价体系,“因为是不同领域的人来做,其诉求、表达是不一样的,那么评价体系也不能完全一样。”他举例近日举办的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三届国际微电影展映盛典就采取了差异化的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尽管需求方、制作方都有着差异化的愿望,但微电影产业还没到能够乐观的时候,因为差异化的潜力还远未得到有效释放。俞剑红指出,从发行角度来看,国内还是单一的而不是多极的市场,“无论大电影、小电影还是纪录片,都是在一个战壕里面混战。随着中国要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我们要实现分线发行。”俞剑红认为,分线发行不仅仅是指艺术院线,更要在它之外通过对渠道的思考和整合,慢慢拓展出播放微电影、网络电影的平台,优秀的微电影才可能在影院、在电视上与观众见面。“微电影主战场还是视频平台,它给予了微电影很好的盈利空间,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是与移动互联网、移动视频紧密相关的,要把这些也整合进来,当产业发展的渠道越多,格局越多元化,实现做大做强的能力才会越强。”俞剑红说。
差异化是市场导向的竞争手段,但微电影具有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其核心竞争力不是产生差别,而在于作品的绝对价值,尤其是那些注重宣传引导功能的微电影。针对许多地方在着力打造电影节,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长许柏林认为,举办电影节的区位因素很重要,如果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态势很典型,平台能够体现的作用就是把社会基础性的存在和文化先锋性的发展同时给挖掘出来。一个所谓有学术支撑的平台,实际上是通过电影这种媒介依靠文化建设社会秩序。他认为,中国文化是讲境界的,所谓看谁做得最好、看谁做得最完善,而不是靠外在的限制。留给从事电影艺术生产者的责任与任务,是如何给世界创造最美好的人生模式。许柏林说:“当前中国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世界级的伟大创造,产生了伟大的产品,要把产品转化为作品还需要下功夫。微电影不‘微’,它的精神气质、影像聚焦要有大气度,深入生活、融入时代、攀登精神高峰,最终要有一大批代表我们精神高度的伟大的作品。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是怎么样的,是电影要关注和要创造的。”艺恩研究总监付亚龙认为,影视大赛对青年人、特别是影视青年有引领作用,影视造成的舆论具有复杂性,需要进行大量的观众满意度调查,所以建设微影大赛的平台可与建设聚焦新媒体影视的大数据中心配合,产生评价交流的机制。
俞剑红从制片的角度指出,观众排斥广告,因为广告里只有赤裸裸的营销、商品和服务,但观众会去欣赏微电影,因为微电影增加了很多公益性内容,比如加进了故事、情节,加进了很多的人文关怀。这就足以论证微电影的产业模式,“真正要把新媒体电影、微电影做好,还是要靠好的内容。”俞剑红认为虽然微电影降低了制作门槛,但站在金字塔塔尖上的有影响力的微电影,要回归到创作本体,要强调从故事开始,不管多短的微电影也需要一个好故事、感人的故事,能够弘扬人文精神、弘扬主流价值的文化内涵,同时要强调非常专业的制作水准。而不是追求新奇特、打擦边球,做一些概念的东西。
差异化是一种模式,其背后需要系统建设的支撑,才能构筑具有高门槛、具备竞争力的体系,微电影产业发展同样如此。付亚龙根据市场研究的数据得出结论,微电影在从用户生成内容到专业生产内容的转轨过程中,走向了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他为泰州举办微电影活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做好大赛平台化、市场化的运作,并进一步把泰州打造成全国性新媒体影视的创投中心、展示传播中心、发行交易中心。其次是产业化落地的发展方向,基于新媒体影视的聚集效应,做影视的工业聚集区、产业聚集区,利用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做办公、孵化、文创。三是文旅不分家的方向,做影视文娱特色小镇,并利用新媒体影视宣传引导的功能,把小镇具有本地特色的丰厚历史文化、人文底蕴的场景资源嫁接到影视中来,形成城市宣传的新语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