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票房可以操作,舆论可以收买,那么,中国电影的成功学岂不完全变了样子?如果造假可以得到成功,那么对于那些埋头于创作的电影人将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圈的生态又是多大的破坏?而这些并不光彩的行径可以被大张旗鼓地拿到大庭广众下来公开,又说明了中国电影行业里的一些人,其价值观已经到了把“病态”当做“正常”来彰显的程度,是与非、美与丑已经颠倒了界限。
《英雄本色2018》导演丁晟和该片出品方之一“北京京西文化”近日先后对于宣发方“霍尔果斯青春光线影业”账目的追问,让外界有幸见识了庞大的宣发费用和票补费用,而数字的模糊不仅让人感觉到宣发的乱象,也进而开始质疑中国电影的虚假水分。难怪有媒体比喻这是扯开了部分中国电影企业的“遮羞布”。
《英雄本色2018》在今年1月18日上映,到2月底,该片票房成绩以6303万而终结。影片口碑确实非常一般,相对于影片据传上亿的投资,这个成绩确实让人比较泄气。于是,丁晟导演率先发公开信询问“霍尔果斯青春光线影业”,2700万的宣发费用和1000万的票补是怎么花的。
对此,“光线”方面的回话没有让步,以票房不好不能怪宣发,而是与影片质量有关,进行暗讽。此回话在宣发圈里确实获得了一些共鸣,毕竟,电影烂片让宣发来背锅的事情也不鲜见,而且丁晟对于票补的公开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于是,这一回合,双发一来一往打了个平手,在当时《后来的我们》正闹退票风潮,关于此事的声音很快就消退了。
几天后,出品方之一“北京京西文化”再次出手,发文直指“霍尔果斯青春光线影业”,让其说明3700万费用到底用在了哪里,而且还列出了一些明细的费用,把平时秘而不宣的内容摆在了台子上,让人们见识了一部电影上映前需要花掉多少钱,这些钱又是怎样发挥效力“买”来高票房的,比如,新媒体费用153万、票务补贴费用1000万等等。
虽然娱乐时代,电影的艺术属性已经让步于商业属性,但外界对其多少还带着些美好的幻想,就算是偶有丑事,也会觉得是个案。但是,此次《英雄本色2018》清算账目的闹剧,真的是扯下了部分电影人和电影企业仅存的一些尊严,让人看到了其中赤裸裸的金钱效应,见到了本来与电影品质无关的一切在如何决定着一部电影的命运。
双方的一笔乱账且留待他们自己解决吧,单说对于1000万的票补追问:一直被业界和管理层诟病的“票补”,其实早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宣发模式,已经成为大张旗鼓的惯例。
对于新媒体或者自媒体舆论的造势,人们也不会陌生,当下很多新媒体和自媒体早已经成为定制口碑、定制掌声、花钱点赞的“批发地”,而真实的评论、客观的评价恐怕也早已在这些唯利是图的“新媒体”或自媒体企业中沦陷了。
我们不得不追问,如果票房可以操作,舆论也可以收买,那么,中国电影的“成功学”岂不完全变了样子?如果造假可以得到成功,那么对于那些埋头于创作的电影人将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圈的生态又是多大的破坏?而这些并不光彩的行径可以被大张旗鼓地拿到大庭广众下来公开,又说明了中国电影行业里的一些人价值观已经到了把“病态”当做“正常”来彰显的程度,是与非、美与丑已经颠倒了界限。
所以,这笔“糊涂账”有着它的必然性,因为事情本身的规范性和规则性就值得商榷。如果没有利益分配的纠纷,双方恐怕还会享受着种种操作所带来的名利快感。而如今,利益低于预期,大家翻了脸,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灰色“里子”也顺势就被翻了出来。
近年来电影圈的热点常以“幽灵场”“票房注水”“恶意锁场”等话题出现,而这些被曝光的事件最终的不了了之也使得种种虚假行径越来越多,原本与创作相关联的电影突然就变成了混沌之地,乱象丛生、藏污纳垢。
一些电影人已经忘记了——当他们仅存的艺术良知被瓜分后,其电影剩下的就只是一个空空的皮囊,必然会成为资本的傀儡,沦为简单的赚钱机器。
此次,《英雄本色2018》的这场纠纷让人们再次看到了电影神圣感的坍塌。这倒也不是坏事,当观众认清了电影中的某些“本质”之后,才会更有判断力,会对各种迷惑和欺骗充满警惕,正所谓“撕撕更健康”,真相毕露之后,才是电影尊严的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