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 内容
非遗的核心要素在人

发布日期:2018-06-07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浏览次数:
 

  “人”在非遗的价值内涵中充当着核心要素的角色。社会历史中的人,既是各种非遗实践的主体,也是非遗发生影响的客体。非遗保护的旨归,是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其情感、价值观和习俗能够从社会历史中获得持续的尊重和支持,人类优秀文化的积累同样受益于此。

  要想发挥人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核心要素作用,首先应该将非遗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中。非遗项目的一大特点是由于时间久远、时代变迁而传承保护力量单薄,在纷繁热闹的当下生活中容易被湮没,但它们的背后有悠久漫长的历史、有优美动听的故事、有鲜活生动的人物。我们要为民众尽可能多地打开走进非遗、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的窗口,以民众的眼光、平民化的叙述去传播非遗故事,既要让非遗传承与保护向日常生活靠拢、与普通民众贴近,也要让非遗的展示与传播见人见物见精神。

  其次要将非遗置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从政治、经济、文化、工艺等多重维度去考察,用听得懂、传得开、信得过的方式向世界讲述非遗项目的中国故事。故事里既有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技艺与精神,也有当代中国对待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非遗保护的方法和经验,借助故事来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时代面貌,传递中国人的价值观。

  最后,应该更多地关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项目虽然是通过物化的形式得以呈现的,但展览、展演、展示只是非遗宣传工作的手段,其价值主要还是依赖传承人的口传心授。了解传承人的情感诉求,改善传承人的创作生产环境,提高传承人的文化素质,才能真正保护非遗传承人的主体地位,让非遗的传统得以有序绵延。一方面,可以分门类分批次地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艺术眼界和学养,尝试在传统手工艺中引入一些现代艺术理念,鼓励部分传统“匠人”向艺术家转型;另一方面,推进非遗传承与初级教育的融合,以中小学教育改革为契机,对传统手工技艺类特长生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把非遗传承人培养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范畴。

  人既是非遗的持有者,也是非遗的传承者和保护者。所以,非遗保护真正的源头活水就在基层和民众,非遗保护的鲜活经验和创新智慧就潜藏于社区街巷,关键是怎样发掘民众的潜力,怎样调动普通人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民间的力量不会小于政府的力量,这一理念既体现联合国公约要求,也是中国非遗传承保护实践的重要经验。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