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 内容
史料素材成了空洞的视觉符号

发布日期:2018-07-13  来源:文汇报 作者:付李琢  浏览次数:
 

  历史/古装类剧集是持续热门的类型剧。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荧屏却出现了该类型的低迷现象。历史/古装剧怎么了?希望我们的解析能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一些思考。

  ——编者

  受到《甄嬛传》《步步惊心》等几部成功作品的影响,近几年来,国产古装剧进入了一个数量爆炸性增长的阶段,几乎每年都有大部头、大制作的古装剧出现在荧屏上。

  然而,数量的堆积却不能掩盖质量上的问题。除了少数几部外,大部分古装剧都口碑欠佳。对于古装剧来说,如何处理历史与虚构的关系是作品的关键,但在当下的一些创作中,“消费历史”却成为普遍的倾向。

  很多涉及历史的古装剧都把历史当作可以随意组接的材料,根据剧情的需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被随意安排,是否符合史料记载已经不再重要。如果说历史正剧是先有历史再有剧,那古装剧就是没有历史只有剧。虽然古装剧离历史越来越远,但剧中的皇宫大殿、服饰造型、动作礼仪之类排场却都不小,并不为还原历史,只为打造视觉奇观,史料素材成了空洞的视觉符号。

  这些作品与其说是历史剧,不如说是言情剧。在历史外衣的包裹下,是言情故事的内核。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纷纷成了女主角的“迷弟”,历史中的腥风血雨也变成了阻挡男女主谈恋爱的障碍。剧中的人物不过是一群穿着古装的现代人,无论是爱情观还是言行举止都和都市人大同小异——当然,这些古装剧中有一部分就是穿越剧,本身的戏剧张力就是现代爱情观与封建观念的碰撞,但是当整部剧的人物都信奉“爱情至上”时,历史感也就丧失了。

  其实古装言情的套路也不是这些作品的首创,20年前的《戏说乾隆》早已玩得炉火纯青。只不过之后的“戏说剧”——例如《宰相刘罗锅》——多了些关怀,少了些娱乐化。而20年后,古装言情剧又回到了《戏说乾隆》的老路上,只不过由男性视角转向了女性视角,用网络时代的话说,一个是“玛丽苏”,一个是“杰克苏”。

  古装剧可以说是“玛丽苏”的重灾区。近几年的古装剧往往和“女性”“励志”联系在一起,女主角人美、心善、能力强,这些优点帮助她成功地俘获了多个男性。在男性角色的助力下,她走上权力、事业的巅峰。显然,这些女性形象隐秘地折射出当代女性的心理想象,是当代女性职场生活与情感生活的完美答案,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心理抚慰。

  还有一种剧是架空历史,不提供明确的历史朝代与人物,将故事放在泛化的古代背景中。架空历史实际上是网络文学中的一种类型叙事,这些架空历史的古装剧大多是IP改编而来。对于创作者来说,架空历史的方便之处就在于避免了与真实历史的比对,降低了创作难度。另一方面,如果观众认同了这部剧并不涉及真实历史,就会降低标准,容忍剧中不符合历史的细节。但即便是架空历史的古装剧,有追求的创作者也在试图建构起一种历史感,在礼仪、造型等细节方面极为严谨,力求营造出令人信服的历史环境,比如《琅琊榜》。换句话说,架空历史剧中历史虽然不再显见,但却构筑了叙事环境,是“缺席的在场”。

  历史中不只是有宫廷争斗尔虞我诈等阴暗面,还有更多值得给予艺术表现的光明的一面。然而当下古装剧的情节故事之中,大多充斥着波谲云诡的权谋争斗。权谋文化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当代的曲折呈现,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对权谋有相对辩证的认识,比如《甄嬛传》结局让权力顶峰的甄嬛孤独终老,《琅琊榜》中对权谋的使用建立在家国大义的目标之上。但是,绝大多数作品对权谋文化的展现是不加反思的,对文化价值观有着负面的影响。

  很多古装剧本质上是对历史的消费。武则天、雍正、三国鼎立、大唐盛世、秦汉气象,这些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符号,成为了搭建虚构故事的材料,成为了人们借以生产快感的消费品。许多创作者声称他们写的“不是历史教材”,因此不必太多考据,但是,他们显然忽略了在历史教材与胡编乱造之间理应有一个尺度,在此之下兼顾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其实,如果历史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毫不重要,那么干嘛还要把故事放在历史背景之下呢?既然决定了要消费历史,那起码要做到对历史基本的尊重。

  虽然有观点认为,所有历史都是一种书写——例如最近播出的网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就是从被大多数人忽视的汉献帝的视角重写了三国故事,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只是古装剧与史书的记载不同,而是某些剧枉顾了历史的基本逻辑,换句话说,丧失了历史感。借用恩格斯的说法,文学艺术创作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古装剧这里,“典型环境”的塑造就是“历史感”的塑造。剧中故事未必是见于史册的信史,但一定是符合历史规律的,是符合主流史观的。

  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古装大热的背后,是历史的消隐”。这一类古装剧的盛行背后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真实历史被驱逐出场,历史被空心化。许多创作者对于观众的审美趣味有着极大的误解。对于肆意篡改历史,为了情节冲突而胡编乱造的行为,观众的容忍度是很低的。在我们的文化中有着悠久的“读史”传统,对历史的尊重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之内,即使故事是架空历史,人们还是会不自觉地比附到真实历史中,而对于打着历史旗号的古装剧,观众的标准更高。因此,观众的审美不应成为这些作品消费历史的借口。古装剧在表现传统文化,重铸传统美学,传承民族历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理应肩负起这一任务,而不应该深陷于资本消费的陷阱之中。

  所有对历史的讲述都是对现实的讲述,历史文本与现实文本是互文的。无论是“玛丽苏”、权谋文化,还是“小而美”的生活美学,都深刻地体现了当代社会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因此,对创作者而言,古装剧也要有现实主义精神,既要符合历史逻辑,也要符合现实逻辑。

  (作者为艺术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