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天初雪的日子,一部讲述青春与命运的本土原创音乐剧《繁花尽落的青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这是由上海音乐厅管理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编剧喻荣军、导演周小倩、作曲家赵光、韩国舞美设计徐淑珍率领中韩两国创作团队联合打造的原创音乐剧。2017年12月,该剧在上海首演。时隔一年,此轮演出是该剧经制作升级后的全新亮相,在剧本、音乐、舞美、舞蹈等方面都作了全新制作与调整。
故事围绕着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青春往事展开。编剧喻荣军结合自己求学、成长的经历,将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大发展、大变化融入音乐剧中,设置了一组人物关系,这些人物的经历就像整个国家的横截面,能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大城市、小镇、农村的种种变化。该剧的换场速度流畅,叙事方式有着时空交错的影视画面感,舞台上的大屏幕清晰显示着每个场景的时间、地点信息。舞美设计非常惊艳,运用了大量多媒体元素。韩国顶尖多媒体设计郑在真团队以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上世纪90年代安徽乡村与上海城市风貌,达到了自然逼真的舞台效果。
这部关于“青春”的剧情似乎有一丝沉重,因为其中夹杂着“救赎”与“被救赎”的人物关系,同时展露了“善意的帮助”与“自私的伤害”之间的界限——身份互换,让两个年轻人的命运发生颠倒转变,成全者失去了所谓俗世的成功和幸福,被成全者背负着另一个人的命运活在别人的日子里……这也是此次全新版本被有意放大的一层感悟,即“救赎”的含义未必就是褒义词。
从音乐剧的角度,在剧情之外更应多加关注音乐的表现。此剧的音乐创作有一个极为“吸睛”的特点——用地标命名歌曲,这既串联了剧情,又为观众构筑了一幅城市的“音乐地图”。全剧总共22首歌曲,涉及地标命名的歌曲有10首之多,《华亭路》《南京东路》《国际饭店》《外滩》《人民广场》《外白渡桥》《苏州河》《华东师大》……这些由耳熟能详的上海城市地标命名的歌曲,串联起了整部音乐剧。不仅是歌名采用熟悉的城市地标,歌词内容也唱出了属于上海的城市风貌和生活气息,很容易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比如,《南京东路》里唱道:“过了亚洲第一湾就是上海的外滩,陈老总叉腰俯瞰黄浦江水连成一片,和平饭店的爵士乐演奏了整整一百年,惠罗公司的西装听说还是英国原版。”
这部音乐剧还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一段短小的旋律在开场的第一首对唱《黄浦江畔》的间奏中出现,随后又出现在《华亭路》的副歌部分:“从前,从前,真好从前……”以及《71路巴士》的副歌部分“十年,十年,从前在夜里浮现……”暂且把这段音乐动机称为“十年”主题,它贯穿于全剧,从开场到结尾,暗合了剧情对1990年到1999年这十年的叙述。这种音乐动机的运用很恰当,而且辨识度很高。
从编曲的角度,该剧音乐风格中透露着江南音乐的婉约流转,也有老上海爵士音乐的气息。比如,《苏州河》用长笛和弦乐构成连续大二度的音程模仿流水的样态;《华亭路》对于弦乐的运用和《黄浦江畔》对于单簧管、长笛的运用都有着室内乐的精致感。再比如,《国际饭店》带着爵士风格,摇摆的节奏表达出林思雨内心对于10年前约定的将信将疑。
更有趣的是,作曲家赵光还大玩拼贴和混搭,在《南京东路》这首歌里穿插了老上海怀旧经典《四季歌》《夜上海》《花好月圆》,在《华东师大》里冒出上世纪90年代流行金曲《对你爱不完》《水手》《青苹果乐园》,以及在《71路巴士》中,酒吧小提琴手即兴演奏了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主题等。这些拼贴元素用得相当巧妙,并且毫无违和感,令人印象深刻。
全剧最有戏剧性的歌曲是一首戏剧性与宣叙性结合的歌曲《疯了》,在片段式的台词和器乐化的“动机”语言中,反复出现“疯了”和“我没疯”,导演在此处理得非常细腻,更加剧了剧情的冲突感和焦灼感。再有,《疯了》与独唱歌曲《微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急速激烈的节奏感与后者舒缓明朗的节奏,似乎是剧中人物对自我命运的重新认识和对自我选择的彻底醒悟:“难道心灵不该善良,难道生活不该报恩,难道人生无需救赎,难道爱情无须责任?只要有一缕微光,生活就被照亮”,歌词暗示着人物的成长。总体来说,《繁花尽落的青春》的音乐风格比较抒情、温情,鲜有个性化的歌曲呈现,比较适合目前国内音乐剧演员的演唱水平。期待今后能有更多有性格、有力量的歌曲出现在原创音乐剧中。
近几年,国内音乐剧市场看似“井喷式增长”,其实还是以原版引进加本土化制作为主,原创音乐剧还远没有形成气候。此次,上海音乐厅为上海观众奉献了历经两轮精心打造和制作的音乐剧《繁花尽落的青春》,展现了制作方对原创音乐剧的诚意和关注。音乐剧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产物。无论你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还是远离家乡的“新上海人”,只要你生活在上海,你就一定能从这部音乐剧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地图”,因为这里一定有你爱上上海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