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它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城市,拥有3000多年的冶炼史、100多年的开放史、60多年的建市史。“一直以来,黄石市城市文艺发展水平较快,而农村则相对不足,农村与城市的文艺发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推动城市和农村文艺协调发展是黄石市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北省黄石市文联党组书记李建国介绍道,近年来,大冶市文联等黄石市所属区县文联基本实现了乡镇文联全覆盖。
以“六有”经验解决“两个不足”
农村文艺发展不足,基层文联组织建设保障能力不足,如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呢?黄石市文联在充分调研、认真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六有”经验,让农村文艺焕发生机、基层文联活跃有力。
所谓“六有”,就是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场所,有工作计划,有经费来源,有文艺活动,有档案资料。“我们选任热心文艺事业、有突出组织和文艺才能的会员进入基层文联领导班子,发挥作用,带好队伍;依托乡镇政府或乡镇文化站,有效解决了乡镇文联办公场地;各乡镇文联每年都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做到计划全面、重点突出、安排有序;通过政府扶持、政策激励、向上争取、社会资助、活动创收等‘五位一体’的资金筹措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文联工作经费;各乡镇文联围绕乡镇工作大局,积极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文艺惠民活动;各乡镇文联将会员情况、活动情况等及时整理归档,形成较为完整的档案资料。”李建国说。
以大冶市为例,大冶市14个乡镇已全部设立文联组织。大冶市财政每年列支百余万元用于激励开展工作,社会有识之士每年赞助百余万元支持开展活动,乡镇文联每年自筹百余万元自主开展活动。
然而,随着乡镇文联全覆盖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李建国说,目前乡镇文联在人员配置、经费预算、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继续提升。如,乡镇文联驻会工作人员皆为兼职,基本上属于业余工作,加之乡镇工作比较繁杂,难以更多地培养文艺人才,下一步要加大专职人员的配置。“市一级的文联活动经费是纳入财政预算的,是有保障的,但乡镇文联活动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的依据,必要的正常的活动经费保障还有困难,下一步要推动乡镇文联活动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乡镇文联及下属各协会会员文艺理论水平和创作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还将大力开展文艺人才培训。”
大冶市保安镇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之乡、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自2013年保安镇文联成立以来,通过搭建“三个平台”、丰富“三个载体”、拓展“三个路径”,促进文联工作有为有位、文艺活动有声有色、文联事业有根有源。“保安镇很热闹,除传统佳节开展节庆活动外,每年还组织桃花节、采桃节、荷花节、采莲节、美食节等节庆活动,组建了锣鼓队、舞蹈队等32支文体队伍,实现‘群众文化天天乐’。”李建国说,保安镇的“三元文化”“廉政文化”尤其有特色。“三元文化”就是利用镇区的“三元阁”(为纪念北宋名臣冯京连中三元而建),使其成为青少年励志成才的摇篮,成为保安人“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基地;“廉政文化”就是将万亩湘莲基地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合二为一,“赏青莲、尚清廉”,引导更多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各乡镇都纷纷以文化为引领,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营造生态美、人文美、田园美、农耕美、乡愁美的‘五美村庄’,为乡村振兴助力。”他说。
乡土文艺的发展,让黄石市的文艺力量更加强劲。以刘小红、尹国安、尹关山为代表的能人巧匠,以自由音乐人柯德胜为代表的自由文艺工作者,以王寿文化村为代表的文艺社区群落,以李由、明松华为代表的农民书法家,以及“青铜文化”“尹解元石雕”“阳新三宝”等“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和西塞神舟会中国端午节俗传承基地……举不胜举,欣欣向荣。
围绕“五力文联”挖掘文艺“富矿”
提升文联工作效力,最根本的砝码在哪里呢?在黄石市,“五力文联”是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机制的重要遵循。“在黄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中国文联、湖北省文联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坚持以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根本,着力提升文联保障力;以组织重大主题文艺创作活动为纽带,着力提升文联影响力;以服务文艺工作者为目标,着力提升文联创新力;以完善组织体系为基础,着力提升文联组织力;以形成整体合力为重点,着力提升文联凝聚力。”李建国说。
黄石市文联成立于1950年12月,是湖北省成立最早的市州文联。目前黄石市文联直属团体会员20个,其中5个县(市)区文联、2个企业文联(文协)、12个文艺家协会和1个交响乐团,市级以上会员8073名,其中国家级203名,省级734名。在这些文艺家协会中,黄石市书协和黄石新爱乐交响乐团的工作尤为突出。
黄石市书协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坚持倡导“打基础、育人才、促交流、显实力”。“几十年来,不管书协章程的内容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这12个字。”李建国说,历任书协主席团成员都由书法家担任,体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基本原则。一方面,黄石市书协积极会同湖北省书协、黄石市教育主管部门落实书法进校园活动,发挥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的书法力量,大力推进黄石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形成了铁山三小、有色小学、大冶实验小学等为龙头的书法实验学校,黄石市中小学教师书法整体水平大步迈入湖北省一流行列;另一方面,坚持专业培训和狠抓展赛,邀请全国书法名家李刚田、刘洪彪、于明诠、周剑初、刘小龙、林玉梅等实力派书法家来黄石进行书法讲学,提升了黄石市书协在湖北省书协中的团队成绩,被同仁赞誉为“黄石现象”。“黄石市书协重视以全国展赛、省级展赛来推动全市的书法创作,协同攻关成为每项赛事之前的必备功课,即分散创作,集中点评,取长补短。依靠团队力量,先后推出孟华生、黄开稼、陈新亚、夏奇星等一批在国家级、省级展赛获得佳绩的作者。”李建国说。
黄石新爱乐交响乐团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私营独资的双管编制交响乐团,曾经在北京音乐厅举办《鲜花献给劳动者》专场音乐会,劲爆京城。李建国介绍,从2009年成立至今,该团坚持“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原则,完全依托私营企业,打破所有制壁垒办乐团。既加强硬件建设,又加强队伍建设,用五种方式广纳不同层级人才,打破专业与业余界限吸纳人才。对乐团骨干实行“年薪制”;对岗位固定的演奏员实行“月薪制”;对非固定演奏员依照排练演出场次实行付酬“计件制”;对少数申请参加训练和演出且有一定演奏能力的演奏员实行“无薪制”;对希望通过平台展示才艺的实行“购买制”。如此,留住了人才,稳定了队伍。该团以积极的姿态,激活、培养、开发市内外演出市场。近年来,共演出80多场,观众达6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除以上所述,黄石市文联在其他方面也收获了亮丽的成绩。比如,大力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成立黄石市文学艺术界社团联合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对协会工作的全覆盖,健全完善了党务政务财务60项工作制度,全面提升文联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启动了对市直文艺家协会财务审计规范工作,坚决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又如,近三年来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黄石文联小分队共举办各类展演展览734场次;加强文艺创作引导,着力推出《大国烟云》《魔庄》《西塞山往事》《隐逸的火焰》《黄瑞云寓言》等一批具有黄石本土特色的文艺作品;492人(组)会员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57个,胡燕怀小说、童秋生舞蹈、柯德胜歌曲、王晓愚美术、汪敦银书法、付顺元摄影、刘小红刺绣等相继荣获全国全省政府类文艺大奖。
在繁忙火热的文联工作中,“阳新布贴”的发现和挖掘让李建国记忆犹新。“尹关山老先生长期致力于‘阳新布贴’的保护与传承。多年以来,他收集的资料,包括原始文字记录、手绘实物图谱、民间艺人照片、实物照片、有关工作照片、研究文稿、媒体报道等,摞起来有一人多高。”李建国说。原来,“阳新布贴”以前深藏于阳新乡村,不被外界所知。黄石市文联通过基层调研了解了“阳新布贴”和尹关山老先生的感人事迹,并努力推荐,使之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来,黄石市文联又将该项目与阳新采茶戏、阳新民歌打包成“阳新三宝”作为湖北省“一县一品”项目申报成功,获得30万元奖励;帮助尹关山老先生出版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理论卷)、 《湖北最美·阳新布贴》(图说卷)、《阳新布贴图谱卷、文献卷》等。他本人也被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定期为大学生授课,还多次到湖北理工学院、黄石第一技校等大中专院校开办专题讲座,同时不定期到农村文化礼堂、全县性的布贴培训班传道授业。老先生为了回馈社会,把湖北省财政拨付的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补助资金15万元,全部存入银行,拟设立阳新布贴奖励基金,两年一届,奖励从事阳新布贴传承工作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新作。“文联人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那些深藏于民间土壤中的文艺果实。 ”李建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