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塑造时代生活

发布日期:2019-08-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金永兵  浏览次数:
 

◎生活当然是个人的体验,但不是局限在个体私人的世界中,其更深刻的内容是时代、人民和民族精神,不能离开了这个大的前提,不能离开了艺术对生活的责任。不承担生活责任的艺术容易创作,但是,这不是伟大艺术所追求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提出,形象生动地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文艺家如何“深入生活”这一难题。

启功先生曾说,“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此话道出诗歌艺术与时代生活之间的真实关系。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无论哪个时代的作家,躲进小楼成一统,关在象牙塔里独善其身,搞出一点儿怡情养性的小东西是可能的,但是很难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创作的源泉和生命力来自于真实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可以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没有这个前提,无非是“欺心以炫巧”(王夫之语)。文艺创作的模型、灵感、激情、思想、语言、技巧无不是来自于生活。“深入生活”并不仅仅是唯物史观的推理与运用,更是古今中外优秀文艺家创作经验的总结提炼。我们可以听一听伟大作家的经验之谈:狄德罗强调,“你要想认识真理,就得深入生活,……去熟悉各种不同的社会情况,试住到乡下去,住到茅棚里去,访问左邻右舍,更好是瞧一瞧他们的床铺、饮食、房屋、衣服等等”;歌德说,“必须由现实生活提供做诗的动机,这就是要表现的要点,也就是诗的真正核心”;巴尔扎克说,“作家应该熟悉一切现象,一切感情”……可以说,艺术是从生活的土壤中自然地长出来的,是“生活的内部的诗”(卢卡奇语),因此,黑格尔说,“艺术家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艺术家必须与生活材料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

很长时间以来,“深入生活”的思想曾经受某些作家艺术家冷落,一些人觉得我自己就在生活里,并不在生活之外,天天都生活,不需要所谓深入生活,我只要写出我的生活,写出我的天才与灵感,写出人性的深度就是优秀作品了。这里,我想他们误解了“深入生活”的真实内涵,这里的生活当然是个人的体验,但不是局限在个体私人的世界中,其更深刻的内容是时代、人民和民族精神,不能离开了这个大的前提,不能离开了艺术对生活的责任。正如巴赫金所言:“无须借口什么‘灵感’来为不负责任开脱罪名。那种轻视生活而自己也为生活所轻视的灵感,不是灵感而是迷狂”。不承担生活责任的艺术容易创作,但是,这不是伟大艺术所追求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那么,当代生活是怎样的,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是值得追求的?文学艺术作为“国民精神的灯火”如何照亮时代,照亮前行的道路,照亮日常生活?我的理解是中国当代文学艺术需要在最基本的三个层次上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是,文艺要读懂时代之势,引领时代风气。今天的中国面临着深刻巨大的社会转型,发展的机遇凸显,迎来了最接近民族复兴的历史时刻,同时各种矛盾叠加交织也最为复杂难解。有两个方面深刻的变化引发了日常生活的革命:一方面,从未有过的现代化深度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与乡村的剧烈变迁,这是中国社会百年未有之变。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入生活,读懂深刻的社会变迁和其中的世道人心。另一方面,新科技革命轰轰烈烈的发生以及新的审美文化需求对时代生活的影响空前深刻。这是人类社会千年未有之变。中国是后发国家,中国却也是受新科技革命影响最广最深的国家之一,新科技革命比以往任何事物都深刻改变和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也是文学艺术与新科技革命结合得最紧密的国家之一,中国有世界上最大体量的网络文艺创作群体和消费群体。如果说,中国的现代性文艺主要是从学习西方而发生,一直难以超越西方现代性的经典之作,尽管我们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艺创作,但正如宋代以后,古典诗歌成就依然很高,却难以超越汉唐而被人们说成宋代以后的诗歌是仿出来的。与这种情况不同,中国网络文艺是在中国当代本土生活中长出来的,虽然泥沙俱下,野蛮生长,也很难说出现了可以传世的佳作,但其发展势头不可小觑,需要更多优秀人才乃至艺术天才加入到科技与艺术的这个联姻之中,及时关注新科技的发展并投身到新艺术样态的发展之中,因为这可以为中国当代文艺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二是,文艺要批判与确立日常生活观念,消除精神贫困。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当代市场化生产与再生产的不断扩大,当代社会弥漫着消费主义文化,消费生活与商品生产的界限日益模糊而不断被整合进生产的逻辑链条之中,许多文艺作品打着探求人性深度的旗帜,可是只见欲望难见情感,只见丑恶难见良知,物质丰裕的背后存在着精神贫困化的风险。20世纪末随着严肃艺术话语逐渐失势,不再承担日常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塑造者、引导者这一角色,但这个引领者的位置并没有随着后现代理论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和对多元性的鼓励而消失,而是被其他流行文化所取代。当下火爆的影视作品、各种互动性App上的短视频、社交媒体上的推文,乃至网络文学和游戏作品都在原来严肃文艺的权力位置上承担着塑造日常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功能。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提出的,艺术的主要作用是“再现生活中引人兴趣的一切事物”,但是不止于此,“说明生活,对生活下判断,这也常常被摆到首要地位”。可以说,文艺是对生活的证明与批判。面对精神贫困的日常生活现实,文艺家应该抬高自己的笔调,成为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批判、反思、塑造和引领这个活力四射时代的日常生活。

三是,文艺要表征新时代,书写“新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GDP很高是有意义的,但这还不是真正的民族复兴,民族复兴的标志是文化复兴,而文化复兴的标志是文化自信,自信的根源来自于这代人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这是时代文化的精华与标杆。那么,对于文艺创作而言,什么是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什么,新在何处,如何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这光辉灿烂的瞬间?文艺不仅仅是时代的书记官,这个时代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需要文艺创作去记录、书写、讴歌,同时,新时代是一个进行时,伟大的时代并不会自然到来,文艺创造是这个时代伟大实践的重要部分,新时代的内涵、方向本身更是呼唤文艺创作来探索、感悟、创造和引领。这里,广大文艺家“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走向生活的最深处,不断增强“四力”,才有可能创作出彪炳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