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 内容
《MO舞道》:关注那些不受关注的时刻

发布日期:2019-02-03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泥壶蜂  浏览次数:
 

很久没有看到那么轻盈的现代舞作品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舞台被美的传统和“不美”的实验瓜分,但无论美与不美,都绷得很紧、很用力。这令戴剑的《MO舞道》看上去像是未成形的作品,它在某些时刻松弛得让人出戏,但另一些时刻又因内在的诗意而令人沉浸。

戴剑先后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美国本宁顿学院(Bennington College)曾就职于崔莎·布朗(Trisha Brown)舞团、沈伟舞团,目前是法国Mai Oui Danse Arts艺术总监,而《MO舞道》是获得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中法合作项目,首演于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团队是中法混合的,这次复排的舞者阵容与首演不完全相同,全部是中国舞者,其中大部分曾在广东现代舞团工作。戴剑说这是他目前在国内很难得找到的“陨石团队”,因为并不是所有现代舞者都能适应他现在的训练方式。

《MO舞道》,“舞道”顾名思义,包含了戴剑习舞、编舞多年之后对舞蹈本质的思考;“MO”只选一个字音,意义含混而多元,可以是静“默”、“摸”索、“磨”合、“more”、“moment”等等,意在让每一个动作自然成就它的意味,没有额外的努力或目的,相互融合,面向一体。它的创作起源于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在《Sociétédu Spectacle/景观社会》中的宣言:“永不工作!”即不被规训的自由自在的状态。而中华“禅学”中的“静默”与“自然”是对此思想最好的回应。因此作品从道具、舞美到动作编创,处处如太极一般至轻至柔,没有冲突,只有应对和配合。

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大部分现代舞者早年都受过传统舞蹈训练,而现代舞领域也有自己的“传统”,那就是反对以芭蕾为核心的身体运用方式、打破它所教给你的一切,包括对什么是美的理解。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代舞的传统也逐渐成为一种禁锢人的“绝对正确”,因此舞台上多有疯癫的、放纵的作品,仿佛优美和柔软便是对现代舞的背叛。作为一个同时受过传统和现代舞蹈训练的舞者,戴剑突然意识到,“既然传统的基因就在我们的身体里,为什么不让它展现出来?”

舞者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运用远远超过一般人。他们知道每一块肌肉的位置,知道它们如何与另一些肌肉相连,他们会在喝着酒、看着书的时候突然想做某个动作,就顺势动了起来。排练的时候也是一样,在既定动作之外,舞者与舞者之间也有他们即时的用身体沟通的方式,比如一个人借力另一个人的身体完成物理移动。这是最美妙的时刻,甚至所有艰苦的训练就是为了在你有“动”的冲动的时候,能让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身体合二为一。

戴剑在《MO舞道》之中,关注的正是这些以往在舞台上被认为“不正式”“不重要”的瞬间。他举了一个普通人都能理解的例子:生活是什么构成的?是工作、约会、吃饭、睡觉等等,但是约会完了要回家打扫房间,吃完饭要洗碗,洗完碗还要擦干放进柜子里,大家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一般不注意这些细节,或者是有意忽略掉了这些不具仪式感和戏剧性的细节。而这个作品,便花了很多心思关注这些不受关注的时刻。

参与作品的舞者们都说,排练这支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寻找自在的过程,而每个人的自在都不尽相同。而且多年的专业训练使他们对于在舞台上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形成了从身体到心理上的记忆,即要“表演”,要有标准、要抛弃自在。因此,不舒服也要微笑,头发散了遮挡了视线也不能重新扎紧,紧张的时候更要表现得信心满满。但这不是《MO舞道》对舞者的要求。在表演它的一小时里,从编排好的动作到舞者的身心状态,都写着“顺势而为”这几个字。你能看到他们在舞台上彼此提示、调整服装、像排练时一样互动甚至追逐打闹。然而戴剑所研究和呈现的是经过严格设定后的重新体验,他称为RE-Improvisation/再即兴,这种再即兴允许意外甚至是在制造意外的,而这些任务或破坏才是戴剑努力设定和设计的东西。

有过任何创作经验的人都了解,表现轻松要比表演沉重、疯狂、喜悦和痛苦都难,演出毫不费力是最难的,因为它没有标准的表征。在所有门类的创作中都是如此。《MO舞道》的创作就是一个不断拒绝定型的过程,在经历了设定、即兴、打破、设定、即兴的反复循环之后,才逐渐成形。但为了保持这个形的流动和自在,舞者们每一次上台表演,都要重新经验这个过程,每一次都像经验陌生的东西一样。

作品的最后是这样一个场景:一位舞者侧卧在舞台上,另一位以同样的姿势叠卧在他身上,由于接触面积很小、容易跌落,他们每一次移动,都要重新磨合和调整两人之间的位置,他们就这样慢慢挪动到舞台右上角,背对观众。声效是海的声音,渐渐地灯光暗下来,两人停止了移动,陷入深沉的松弛和静默。这个结尾和戴剑的创作几乎是同构的,它是肢体上对自在的摸索,我们同时也可以把这个作品视为一次对创作的讨论,而创作正是自我对自在的追求。当舞台灯光亮起,所有人可能会开始重新经验生活中那些被忽略但令人着迷的时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