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街》里的常州情怀
查姿孜(常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桂香街》是一部弘扬时代楷模的主旋律电影,不仅诠释着以信仰与信念为内核的共产党人情怀,也无处不在地抒发着内涵丰富的常州情怀。作为一部典型的“地方电影”,它所呈现的运河意境、地方符号、初心担当无不表达着大写的常州情怀。
一、润物细无声的运河情怀
古运河形成了常州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城市特性和文化特色。《桂香街》的电影画面展现了浓郁的常州水乡特色、古运河风光,令人大饱眼福、心驰神往。
常州运河孕育、滋养、诠释着常州地域的水文化。《桂香街》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城市画卷。不论是居民家长里短的琐事,还是国家大运河的申遗项目,《桂香街》里红衣奶奶许巧珍的故事是发生在运河边上的故事,是关系着运河的故事。运河水默默孕育了这一方土地,成就了常州郡府、格局了常州街巷、带动了常州经济、积淀了常州文化。红衣奶奶许巧珍心系社区居民就像运河润泽着常州人,她有着运河的情怀:温柔和煦,驱散雾霾;襟怀坦白,默默承载;只为奉献,不畏惊涛。
二、常州元素抒写地方情怀
常州是一座有着近3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浓郁的江南韵味形成了常州江南水乡的明媚风貌。城依水、水抱城的江南风情孕育了细腻、流畅、传神、形象的地方文化。片中所涵盖的地方文化符号可圈可点:瞿秋白、锡剧、常州梳篦、旗袍等等,这些常州地方文化独特的人情世故、风俗和方言等,为电影增添了多维的艺术色彩和文化内涵。
《桂香街》里还蕴含着常州的民族工商业文化、龙文化、名人文化等精彩纷呈、底蕴深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民间工艺是常州民俗文化的一大优势,片中多次出现的“常州梳篦”早在明末清初就已驰名中外,成了常州独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纺织业更是得到了极大发展,许巧珍作为当时“国棉二厂”的纺纱女工,获得了“全国劳模”的光荣称号,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她是常州纺织发展盛极一时的亲历者和创造者。常州的民族工商业文化融合了常州历史文化优秀传统、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与中国现代价值追求等多重元素,为常州经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瞿秋白说“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前人栽的树已亭亭如盖矣,后人却并未坐享其成。以许巧珍为代表的常州人正在努力让“木”成“林”,再成“森”,这是地方情怀的传承,是信仰的传承。
三、常州精神彰显初心情怀
常州历来俊采星驰,人文荟萃,它的文化底蕴经过交汇、碰撞、涵容,使常州地方文化几度辉煌、领导潮流,从而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善吸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常州人文精神。
运河之水滋养着常州文化,也造就了常州精神。“小巷总理”许巧珍的公仆情怀,体现了常州人重情重义,崇德向善的精神。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共产党员许巧珍一心为民的执着奉献践行着当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常州精神是常州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影响下形成的。如今常州以“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作为市民精神,致力于常州文化中优良品质的发扬与传承。待到来年秋风起时,仍会有一树一树的桂花香气弥漫在“桂香街”,在常州,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