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传统京剧更需面向时代——又见谭派《朱砂痣》感怀

发布日期:2020-01-16  来源:中国艺术报 齐致翔  浏览次数:
 

笔者爱看新编京剧,感受其不断创新的时代气息;也爱看传统戏,品味其沉郁流芳的往昔风雅。譬如源流,未经积累、激扬、传承,何以开拓、流变、赴新?至于欣赏,不省创新之妙,沉溺于传统老戏出不来,不能审时度势恋其旧而望其新,亦令人叹惋可惜。京剧要繁荣、要长生,必须与时俱进,除旧布新,懂京剧的戏迷尤应做京剧发展创新的拥护者与推动者。没人愿自己的儿孙长得跟自己一模一样,总要超越或优于自己才好。一代胜过一代,规律也、希望也。

不久前,笔者发表一篇《余孟叮当响珮瑜》,赞上海京剧院青年余派女老生王珮瑜挖掘演出谭鑫培、余叔岩曾演出过的骨子老戏《朱砂痣》。尤钦佩她追寻余、孟风神,虽未曾亲历过宗师亲炙,却毅然将宗师法规隔代传习。王珮瑜对余、孟乃至对京剧传统之仰慕、热爱、忠诚,令人动容。想起王珮瑜多次演唱余叔岩留下的18张半唱片,遍邀国人激赏,为今人如何继承传统、弘扬流派,积下不渎先人、诚昭后学之功,使人赞叹。梨园界历来讲口传心授。未经实授,难言真传,亦不足称是某流派的传人。而现实是,许多流派的继承者,纵有继往之志,怕也壮志难酬。而王珮瑜,以其不俗的心仪与情智、无比的钟爱与热诚,硬是从先师留下的声音资料中,心摹神追,得其真髓,令先师声容再现,令青年演员眼界大开、信心倍增。然,如何让心志变成心智、热爱变为热诚,并成为后辈人才真正成材的关键?写到此,又想起人们熟知的国家京剧院京剧老生演员于魁智,他少小励志,苦练勤学,乐于摔打,多演多学,广益寻师,录音机成为他学习继承传统最好、最多的老师,终于拥杨抱李,加上对现代艺术的广采博收,使得他的演出别具神韵,赢得广大青年观众对传统京剧的欣赏与喜爱。

一般人以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再要创新,再要自立门户已不可能,王珮瑜、于魁智为何能令人信服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路?说明传统京剧不仅需看重传统、掌握传统,更需面向时代,敢于开辟自己、创新自己,二者缺一不可,也可谓京剧发展创新之秘籍。人人可用,代代不辍。为此,笔者对王珮瑜潜心挖掘且光耀自己独特风采的《朱砂痣》大喜过望,称颂过该剧,也提出过些微可供参考、进一步完善的意见。

许多传统戏恢复上演,都需经过整理,与改编不同,无需重起炉灶,而是根据今天观众的审美需求做适当的加工,程式表演更注重表情、注重生活、注重真实,带动观众走进人物内心,使之更能体现时代诉求,适应更多新观众的欣赏趣味与心理认知。在内容和艺术两方面,继续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经过整理的传统戏给人的整体感受已不像传统老戏,令人倍感兴奋、新鲜。

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戏的整理改编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此基础上,全国性的历史戏与现代戏的创作与创新得以开启。一部《京剧丛刊》为传统京剧的推陈出新立下功劳,“三并举”的艺术方针不仅鼓舞着戏曲艺术家们勇于向前,也为戏曲演出赢得无比诱人的广阔天地。艺术家们对剧本思想内容的认识有了极大提高,观众也顺理成章地对新编戏和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了更高的审美判断与期待。基于此,笔者对王珮瑜版新传统戏《朱砂痣》提出一点看法,希望主人公身上体现的人性之善、之美和人文关怀应一以贯之,使主人公大义无私、舍己为人的形象更加统一。

不久前,央视戏曲频道又播出了谭派第七代传人谭正岩经过整理演出的《朱砂痣》。历史上,谭鑫培在余叔岩前,余拜谭、继谭,后有由谭派发展变化衍生的余派。再后,谭派第三代孙谭富英又拜在余叔岩门下,形成无生不余的繁盛局面,余派与新谭派并峙,形成谭余不分、筑成前四大须生与后四大须生的江山一统。《朱砂痣》成为谭派、余派、新谭派同时或前后共演的炙手剧目。谭正岩的演出,正是对其先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他的表演、唱法、声腔系谭派一脉,撩人怀旧望远,生出怀旧望新之慨。然,更令人惊喜的是,谭正岩的演出却改掉了笔者曾担心存在于王珮瑜演出中的缺憾。想来,谭正岩演出中的这点变化未必因看到有人对王珮瑜的演出本提出过意见而修改,但他事实上在自己演出中的这点变动,实是对观众的负责、对先祖的尊重,为传统戏的整理改编做出了榜样。

《朱砂痣》中表现的乐于善行、慷慨助人、不求回报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风范,值得弘扬与传承。《朱砂痣》的艺术成就更是谭、余两派之不可或缺的重要典藏,今人相继挖掘再问世,南北竞争,各著风流,可喜可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