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视界 >> 内容
新时代诗歌创作和理论要“让诗歌回到土地”

发布日期:2020-12-04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木语   浏览次数:
 

2020年12月2日,在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和北京市门头沟区作协主办的周所同诗集《我的民谣》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名誉院长谢冕、院长蒋朗朗,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程步涛、刘向东,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吴思敬、唐晓渡,以及姜涛、耿占春、马淑琴等20余名国内知名诗人、诗歌批评家、诗歌编辑和出版人共同倡议新时代诗歌创作和理论要回到土地之中、要回到土地之上。

黄怒波表示,中国诗歌学会创始会长艾青所以被称为“时代最伟大的歌手” ,是因为他的诗歌始终带着土地的温暖和芳香,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国家的忠诚、赤诚,对劳动人民的无限热爱。周所同的《我的民谣》以晋、陕、蒙地域广为流传的民歌为背景,经作者深情演绎、再造,并以现代视野观照和表达,作了全新的艺术呈现。这种回归土地,向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学习的态度,使他获得了创作的富矿,获得了天然的艺术灵感。历时数年,精心创作了这部内容朴素、选材自然、表达新颖又不拘一格的诗篇,是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韵致的作品。

作为中国新诗的推动者和中国新诗成长的见证人,谢冕认为,《我的民谣》的创作实践再次证明,古往今来,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真正源头,不在于创作者个人的语言、技法、禀赋、才华,而是以土地为辽阔的空间,以人民为创作的源泉。蒋朗朗说,蓝天之下大地之上,万物苍生立足之地就是母亲一样的土地,当诗人旗帜鲜明地热爱土地、回归土地、感恩土地、歌唱土地时,我们的诗歌艺术创作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吴思敬、刘向东、唐晓渡、姜涛、耿占春、马淑琴等就《我的民谣》的艺术特色和文本价值,从不同角度作了全方位的评析。他们认为,《我的民谣》是一次离心最近的倾诉,那些“土得掉渣”的民间用语,经过现代手法重新组合,既承接传统,又独辟蹊径,既传递出黄土高原特有的生活气息和温度,又可见艺术创新所展现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