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诗文应该是用心血去写作的,不能板着面孔装腔作势,不能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更不能凭空捏造弄虚作假,只有让真情鼓荡于字里行间,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跟随文字步入作家的内心世界,在作家创作的一亩三分地里,与作家同呼吸、共悲喜、品甘甜、尝苦辣。正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高尔纯先生的散文创作除了文字真情鼓荡外,还有独特的镜头感。作为中国影视圈的资深专家,他笔下的散文就像影视镜头一样美轮美奂,让读者阅后心灵震撼且过目难忘。
写亲情,骨肉同胞之情跃然纸上,血浓于水,情至深处催人泪下:比如《父亲的味道》一文,先从父亲身上的酱油味道切入,像电影的镜头一样慢慢回放,从父亲开小杂货店到开办酱油厂,从传统酿制酱油到新型的化学酱油酿造,从私人产业“庚寅酱油厂”到公私合营“国营宣化市酱油厂”的横空出世,从个体老板到国家单位的技术干部,再到粉碎“四人帮”后的重新出山……这何止是写父亲,分明就是在记录一部中国酱油发展史啊!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从旧时代到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父亲始终不能忘怀的就是他的酱油情结:父亲和他的酱油厂已融为一体,别人议论酱油厂,他就觉得是在议论他,他不容许酱油厂的声誉有一丝一毫被玷污。父亲最痛恨弄虚作假坑害消费者的缺德行为。有一次,他听说经销部门怕市场脱销,纵容下面的人往成品油里掺水,以增加产量。他知道后气愤地找主管厂长,要求立即制止这种不法行为。他说:“我们想赚钱,只能靠质量取胜,不能靠弄虚作假赚钱。这种钱赚得越多,我们厂子就垮得越快。”寥寥几句,一位高大伟岸、诚实守信、深知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的企业家形象跃然纸上。写父亲大人的文章世间不知有多少,但像高尔纯先生这样把父亲个人的成长史融入社会的大变迁,以时代更替做人物生存的大背景,以个体生存做时代的主人公,像电影镜头一样慢慢回放、穿插、推拉、摇移的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让人过目难忘。
如果说《父亲的味道》是一部纪录片的话,那么《天上的婚筵》就是一部科幻片了。九十一岁高龄的母亲驾鹤西归,本是一件人间悲恸的事情,可在尔纯先生的笔下,却成了母亲应父亲邀约上天庭赴宴的大喜事,其间穿插母亲与父亲年轻时的相见不相识、莫名拜天地、懵懂入洞房、新婚筵、花烛夜……两个人由不打不相识的青年男女,到相濡以沫、来生相约的白头夫妻。这种以喜写悲、以虚写实、以天上写人间的创作手法,让一对先结婚后恋爱生生世世在一起的传统夫妻形象从容出现,真是令人嘘唏不已,感慨良多!
《坐看云起时》一书分上下卷,上卷共分七辑,记人叙事、岁月见闻、乡情乡音、游踪旅痕、随笔感悟、序跋点评;下卷全部是诗歌。尔纯先生的诗歌亦自成风格,讲究节奏与韵律,诗意深远而悠长,诗格诗品既有来路,又有去处。比如《暮归》一诗:“天边/一轮浅黄/引来点点灯光/一只离群的乌鸦/徘徊在水泥丛林之上//西风萧瑟/暮色苍茫/不知该落还是翔/叫声听来也凄凉//突然/眼下/几树寒枝挥臂膀/借风传语莫彷徨/此处原本你故乡/老树老巢老街坊/盼你从天降//钻天杨/热心肠/早把圆月挂在树梢上/愿借这盏灯/把你回家的路/照亮。”乍一看,似曾相识,有点元朝诗人马志远《天净沙·秋思》的影子闪现出没,但细品又大相径庭,马志远笔下的“枯藤老树昏鸦”在尔纯先生笔下已经变成了“老树老巢老街坊”,此举可谓点铁成金、妙笔生花。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诗歌一扫千年来游子漂泊不定的凄凉孤独,给予一种温暖的安慰,愿为游子照亮回家的路,这是何等的古道热肠,又是何等的诗情画意。
笔者以为,诗人写在纸上是诗,吟诵出来应该是一首歌,吟诗与唱歌一样,都要打动读者那颗阅读的心。如果字里行间都是虚无缥缈、云里雾里,抑或堆砌词藻、卖弄才情,抑或只是文字的分行与错位、无病呻吟,我以为那样的诗不叫诗,那是一种连诗人自己都摸不着头脑的轻狂。
都说诗抒情诗亦言志,我想说的是,诗文还离不开“真诚”二字。正如高尔纯先生在文中论诗所说的“诗应该很真,真情实感。那些爱说假话的人不配看诗写诗;诗应该很善,与人为善。那些心存恶念的人不配看诗写诗;诗应该很美,美轮美奂。没有审美能力的人不配看诗写诗”。诚哉斯言,文如其人,诗亦如其人。
坐看云起时,看的不是云,看的是人心、世道与才情;坐看云起时,看的不仅仅是云,看的是善良、真诚与凄美;坐看云起时,看的确实是云,但还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坐看云起时,任凭风浪起。在人生的风景画里,我们多一些真诚的底色,多一丝善良的笔墨,多一点浪漫的风格。如此,岂不快哉。
高尔纯先生的《坐看云起时》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诗文荟萃,它还是一首纯朴悦耳的歌吹,吹奏出人生路上的喜怒哀乐悲,吹奏出青春岁月里的甜酸苦辣咸。读高尔纯先生的诗文,如沐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