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 内容
抗疫歌曲创作应强化艺术创造

发布日期:2020-04-2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峻冰  浏览次数:
 

在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人们居于地球村,各国乃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成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正遭遇二战后最为艰难的灾难处境。历史已经证明,面临重大灾难,歌曲创作从没缺席。在国内,近段时间以来的抗疫歌曲非常多,对抗击疫情起到了激励和抚慰的作用。但毋庸讳言,尽管涌现了一些好记好听、易为传唱的优秀之作,但能引领一个时期且为人们广泛传唱的歌曲少之又少。

当下很多抗疫歌曲确实存在不足。有的咋一听恢弘磅礴,令人激情澎湃,但因词曲缺少新意,传唱度不高,最后只能是听完就忘;有的则因缺乏细节支撑,难以在听众心中激起情感浪花,自然也不会被人回味传唱。究其根本,艺术精神、传统文化和人道情怀及人本关爱缺失所导致的词曲(尤其是歌词)创作的孱弱实是其主要症结。在一定程度上,一首好歌的潜在语义和韵味也要靠读而不仅是靠听来把握的。概言之,不论是缺乏创意、内涵,还是缺乏细节、真情的抗疫歌曲,都难以深入听众内心,而是沦为应景却无法得到听者认可的所谓“作品”。这种“观念的传声筒”的抗疫歌曲既无形式美感,也无思想深度,自然也缺乏基于历史文化、生活现实之上的合情合理的想象力,因而也难以启人深思、给人感悟,亦无“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事实上,一首歌曲能否为大众传唱,是否具有久远的艺术魅力,除看其旋律是否优美、和谐之外,关键还要看其歌词是否能体现大众心声,是否贴近现实,是否真挚感人和耐人寻味。词若不能与大众心灵碰撞、与大众情感交流,歌就必然失去自我,为听者遗忘。艺术虽是思想观念的传递者,但并非观念政策的复刻。抗疫歌曲应有基于细节描绘之上的富有个性化与人道情怀的活的灵魂;主题应隐藏在富有历史感、美感及鲜活生命力、厚重时代感的歌词和旋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听众并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并达至应有的艺术高度,实现其艺术效果、审美目的和宣教作用。

无疑,抗疫歌曲亦是歌曲,可谓主旋律歌曲之一种,亦要遵循音乐艺术规律。作为最易被大众接受的艺术门类之一,音乐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在不同时期的主旋律题旨表达上都占有重要一环——无论是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改革开放之后乃至步入新世纪以来,有着独特魅力的主旋律歌曲都为高扬时代主旋律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媒介的多样化、个性化演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主旋律歌曲风格虽趋多样化、时尚化,但仍在承继经典基本脉络的同时,融入时代特色与个性风格。换句话说,它既强调家国情怀、民族特色,又注重与时俱进、艺术性与流行性相结合。显然,只有流行了,被更多人所咏唱,主旋律歌曲才能有更广泛的正向影响,才能起到更深刻的激励作用。

因此,要实现创作目的,抗疫歌曲也需探寻并确立自我创作规律。其不仅要立足抗疫实际,亦要确立情真意切、自然流畅、雅俗共赏的审美定位。在主题意蕴层面,抗疫歌曲歌词创作应不违主流意识形态询唤,契合家国情怀、现实之需与正确的文化导向,同时也要细致把握一个时期大众的思想观念、心理需求、欣赏情趣、审美品格。可以是对祖国大爱的讴歌,对逆行英雄的颂扬;也可以是对高尚人性的歌咏,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对灾难愁怨的纾解等。词作者应切近一个方面,将升华出来的情感意趣真实具体、自然而然地流露,以可信可感、饱蘸深情之手轻抚受伤的心灵,触摸孤寂的灵魂,激活失意的人生,歌咏生活中的真善美。至于对主题意蕴的形式承载,抗疫歌曲歌词应自然易懂而不失平淡直白,要有真情实感而又不矫揉造作。它可以是生动贴切的物象隐喻、象征,也可化用古诗词意象、意境,使自身富有淡淡的诗意、美感;它可以是纯真朴质的铺陈、委婉动听的诉说;也可以是大气厚重的描述、激扬奔放的咏唱。

内容与形式是难以俨然分界的,内容往往外化为形式,而形式也常常内孕为内容;独特的内容必然要求适合它的独特形式——被主题意蕴浸润的语言形式自身就是审美对象且时常迸发出悦目爽心的光彩。一体两面,抗疫歌曲曲调应根据歌词的内容及艺术特点确立自我恰切稳定的形式与风格,节奏和调性在贯通一致的前提下结合歌词节奏的渐变及其抑扬顿挫的交替进行适时适势、合情合理的变化与重复。相对稳定统一的曲调可以合乎听众的欣赏习惯,贴切合适的曲调变化又能激荡听众的审美心理。词曲相互配合、相互交融,便能产生内部联系紧密的综合立体的音乐形象,不仅能激起听众直观感性的欣赏体验和奋斗情怀,亦能扣合听众潜在心理和理性意识需求,给其以感人至深的音乐美感,也启人以悠远的哲理之思:守望互助、和衷共济才能渡过劫难、共克时艰。

总的说来,抗疫歌曲要深入群众,以人民为导向,从国族、大众英勇抗击疫情的现实中汲取丰富滋养。只有以丰富、鲜活的抗疫生活作为创作的灵感源泉,才能将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人民满意、时代满意的精品力作。

当然,抗疫歌曲还应注重新颖感人的细节描写,强调细微之处的灵魂触动及扣人心弦的情感力量,力避口号。只有将主题意旨悄然隐于富有美感的歌词和旋律中,才可能自然而然地影响受众;相反,若受众无法从歌曲中得到愉悦和启发,便不能入耳走心,久之便会忘之脑后。不仅如此,抗疫歌曲还应开放包容,雅俗共赏。其创作务必要坚持兼容并包的心态,既要从传统戏曲、民歌民谣中借鉴有生命力的元素,亦要从当下流行歌曲中汲取营养;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突破边界、跨类融合的“混搭美学”已成当今时代审美主潮。具言之,以人文关爱为基点,将国族意识、抗疫实际、集体之需与世俗人生、大众幸福、个体感受等叙事立场有机融合,将“国”与“家”及正气、勇敢与伦理等叙事主体巧妙统一应成为抗疫歌曲的价值理念和审美策略。而这亦为《我和我的祖国》《说句心里话》《天路》等优秀主旋律歌曲所证实。

抗疫歌曲创作是地地道道的艺术创造。它要求扎实的文学艺术功底、广博的乐理知识、丰富的创作经验及超越功利、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以为抗疫歌曲可随意应景、胡乱炮制、快速拼贴的偏颇认识,显然是极为不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抗疫歌曲创作应有更高的文化和审美站位,应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当代人们所遭遇的艰难现实及情感状态,既遵循主流意识形态的询唤,契合大众生活轨迹,又以音乐艺术的创作规律、语言修辞与旋律技法巧妙把握表达对象;摒除浮躁,深入实际,严格选材,深刻开掘,潜心酝酿,精心创意,创造性回归艺术与自然;避免“假大空”“传声筒”,认真实践,继承传统,适时突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而在创作过程中收获更多惊喜和感动,继而创作出能鼓舞大众、为人经久传唱的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抗疫歌曲精品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内容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
·常州市摄影家协会
·常州市作家协会
·常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7下半年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中国美
·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音杯”
·常州市舞蹈家协会
·常州市戏剧家协会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常州市延陵西路23号投资广场六楼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6679987   传真号码:0519-866799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2  苏ICP备05003616号-2